【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并发脑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并发脑血栓病人积极做好抢救工作,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脑血栓护理。结果:28例老年病人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均康复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并发脑血栓的关键。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脑血栓;护理;老年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寿命也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致使器官结构变化,功能减退,免疫力减弱,易于发生疾病。况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体质衰弱,稍不注意极易造成骨折,其中以股骨骨折最为常见。对我院在2006年收治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并发脑血栓病人实施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病例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65~79岁;自行跌倒20例,车祸致伤8例;因股骨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并发脑血栓25例,因患脑血栓后骨折3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1.2 典型病例:患者男,79岁。既往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病史,于2006年8月在路上自行跌倒,当时髋部疼痛难忍,不能站立行走,经X线检查确诊为右股骨头骨折,住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下肢牵引2周,伤口一期愈合,1个月后出院。出院后2d病人突然神志模糊,语言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不能进食,急诊做头部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住院治疗,经过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1个月后脑血栓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①密切护患关系: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在家靠亲人照顾,到医院后由素不相识的医护人员护理,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关怀和帮助。由于病人年龄较高,既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术后能否重新站起来,所以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焦虑、失望,失去治疗信心。责任护士应该抓住病人心理,鼓励和安慰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与手术的关系。并用实例教育病人要相信科学,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足以减轻病症,并能延长生命。用高尚的情操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愉快而又放心的接受检查治疗和护理,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②多与病人沟通交流:长期住院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同样有他们的情感需要。有的病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子女想得多,担心住院时间长会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要求提前出院或中断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需要护理人员多同病人沟通交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尽快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调节好心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既可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又可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
2.2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每30min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1次,尤其注意观察神志的变化。同时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肢端皮肤颜色、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感染,及时发现血栓形成。术后肢体包扎不宜过紧,患肢牵引不宜过紧,否则影响肢体血液循环。②饮食护理:饮食供给富含蛋白质、钙及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排骨汤、牛奶等,保证足够的热量,增强抵抗力,加速伤口愈合,同时多吃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③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预防口腔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勤换内衣、内裤,大小便后用温水擦洗会阴部,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病人长期卧床时,应协助其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骶尾部放气圈,保持床位清洁干燥,防止压疮。④肢体运动锻炼:指导病人术后髋关节不能马上外旋和内收,以防脱位。拆线后可在床上练习关节活动,3周后待病人适应直立姿势后,可以扶拐杖下地行走,此时责任护士应注意保护,防止跌倒摔伤。
2.3 脑血栓护理:①急性期按危重病期护理: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同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促进脑功能的恢复。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排痰不畅时应轻拍背部,以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③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血压并且及时调整,改善脑部供血。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体温及心率的变化,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刚做过手术又患重度脑血栓,会产生很强的恐惧感。责任护士应耐心安慰病人,体贴入微,完全满足病人的需要,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④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给予口腔护理2次/d,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由于病人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更换尿垫,保持床褥清洁干燥。帮助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局部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由于病人二次住院期间在尾骶骨处出院压疮,经外用头孢菌素V及红外线烤灯照射治疗,1周后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