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平足症的外科矫治

2009-11-27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18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毛宾尧

青少年平足症指先天或后天有症状的平足症患者,但不同于某些有特殊病因的成年平足症,如足创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脊神经病变、特发性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和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平足 [1]。作者试图归纳这类平足症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手术矫正方法的同时,介绍作者施行的矫正方法 —舟楔关节融合和胫前肌腱紧缩悬吊术。

一、足弓及其组成

平足十分常见,系足的内、外侧纵弓低平所致。维持足弓高度其中以内侧纵弓为主,外侧纵弓为辅。平足并不严重影响行走、跑跳成绩,及至出现行走痛、跑跳困难时谓平足症,方涉及矫治问题。一般在青少年期才发生病状而求治。

足不仅有两个纵弓,还有三个横弓,后者包括横排跖骨头、跖骨体和舟骨和骰骨,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横弓[2,3,4]。有此概念学界仍有不同意见。

真正影响足弓高度和足形态的是足内侧纵弓(图 1)。该纵弓由内侧纵列的跟骨、舟骨、楔骨和第一跖骨等五块跖跗骨所构成,由跟骨和第一跖骨为纵弓的后臂和前臂,舟骨为弓顶 [2,3,4]。所谓足弓高度即足高,是指站立位患足的侧位 X线片上,测得舟骨下缘,到第一跖骨头底面与跟骨着地跖面间垂直连线的高度。正常足高 14~18mm,低于 14mm为平足,高于 18mm为高弓足[2,3]。外侧纵弓与内侧纵弓共臂跟骨,向前由骰骨和第五跖骨三块骨骼构成,前臂是第五跖骨,其高度很大程度依附于内侧纵弓,测量时取静立位侧位片,从骰骨底到地面(跟骨着地点与第五跖骨底面间连线)的垂直距离为外侧纵弓高度,正常为 3~5mm[2]。

二、足弓的维持足弓维持的三要素,包括足纵弓五块跖跗骨骨结构与形态,韧带和肌肉[2,4]。

1.骨结构与形态第一跖骨头有二个籽骨相关节,后者与地面接触,承担持重和推离地面的双重任务,其持重占全足静立持重的14°~22°角与内侧楔骨以 1/4球面与之相接,楔骨、舟骨几成方形,背侧宽,跖侧窄,向后与距跟骨相接,形如古代石拱桥桥头桥墩样彼此相依的力学结构,传导从躯体经小腿到踝关节下达的所有冲击力,并缓冲从地面给足的应力[2,3]。这种骨形态所构成的足弓稳定是昀基本但又是昀重要的稳定机制。

2.韧带韧带包括

①自载距突至舟骨底面的跟舟跖侧韧带;

②自跟骨联系骰骨及跖骨的跖长韧带和跖短韧带[2];

③连接各跖骨基底之间骨间韧带和各跗骨之间的骨间韧带 [1,2];

④从跟骨底前棘节向前到第 1~5跖骨骨头的跖腱膜,都对足弓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如在少儿期切断跖腱膜,至青少年其足弓的高度比未切断跖腱膜侧要低许多。

3.肌肉肌肉是维持足弓高度的重要的动力稳定结构,并贯彻于一生的始终。其中以胫前肌、胫后肌及腓骨长肌为主[2~3],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