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

2024-04-01   文章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作者:苏佳灿,方凡夫,王栋梁 点击量:217 我要说

最新!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

通信作者:苏佳灿,方凡夫,王栋梁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20243月第40卷第3


肱骨近端骨折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占全身骨折的3%~5%。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32%;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继发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逐年增加。OPHF患者骨量低、质量差,常合并骨压缩、缺损,导致疼痛、畸形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造成巨大医疗和社会负担。

OPHF既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共性特点,又有特殊难点,如骨折粉碎复位困难、固定易失效等,故如何实现OPHF协同诊疗、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来提高OPHF治疗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但目前尚缺乏相关共识指导。本专家共识就OPHF的诊断、治疗与康复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改善患者功能。

1OPHF的中西医协同诊断

推荐意见1肩关节正位+穿胸位X线片是诊断OPHF的基本方法;肩关节CT对发现隐匿性骨折和明确骨折移位程度有重要价值;中医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是OPHF诊断的重要补充(推荐强度:强)

在病史和体检基础上,OPHF影像学检查包括肩关节正位+穿胸位X线片,可显示大小结节、肱骨头、外科颈移位情况。对于复杂骨折可行CT扫描。CT三维重建有助于展示骨折移位详细信息,指导制订治疗方案。

X线片和CT确诊OPHF基础上,中医辨证分型和分期是确诊OPHF的重要补充,指导中医汤药治疗。根据骨质疏松症诊疗相关指南,OPHF可采用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证;(2)肾虚血瘀证;(3)脾肾阳虚证;(4)肝肾阴虚证。三期辨证是中医骨伤诊断的基本原则,不同时期OPHF患者所属证型有所差异。骨折后1~2周是血肿机化第一阶段或炎症期,以气滞血瘀证多见,为骨折早期;骨折中期指伤后3~6周,此时是原始骨痂形成期,患者多虚实夹杂之证;骨折后期一般为伤后7~8周,此阶段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推荐意见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方式,而定量CTQCT)可用于细致评价肱骨近端骨质疏松程度(推荐强度:强)

DXA骨密度检查是评价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预测手术复位质量和螺钉切出风险的关键指标。主要测量区域涵盖身体核心骨骼部位,包括腰椎和股骨近端。如果无法准确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可选择桡骨远端1/3部位进行测量。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规定,对于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DXA结果显示骨密度减少2.5个标准差(-2.5SD)或更多,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QCT通常用于测量腰椎和(或)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密度。目前国际上还未制定统一的QCT诊断标准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疗效及预测OPHF风险。

2OPHF的中西医协同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3:对于无移位或一部分OPHF患者,行非手术治疗,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后进行固定,固定方法包括前臂吊带、贴胸位绑带、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推荐强度:强)

非手术治疗是稳定、轻微移位骨折的首选。同时符合以下5个标准,可行非手术治疗:(1)肱骨头与肱骨干之间存在接触;(2)肱骨头未脱位;(3)肱骨头内翻或外翻成角小(头干角为100°~160°);(4)骨折移位<1cm;(5)无关节面损伤。常见非手术治疗包括吊带固定、早期和逐渐加强物理治疗及康复。固定方法包括标准吊带、颈圈和袖套、肩部石膏、吊臂石膏和夹板。

推荐意见4:OPHF患者应积极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在充分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3基础上,根据患者身体条件选择促骨形成或抑制骨吸收治疗,延缓制动期快速骨丢失,促进骨愈合。根据辨证分型选择对应中医汤药治疗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增强骨质量(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对于OPHF患者局部肿胀疼痛及关节僵硬等症状,采用中医外用药治疗、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可减轻损伤局部肿痛及关节僵硬等症状(推荐强度:强)

临床上治疗局部肿痛及关节僵硬常用外用药包括敷贴药(药膏、膏药、药散等)、搽擦药(酊剂、油剂等)、热熨药(熏洗湿敷药、坎离砂、熨药等)。毫针针刺、温针灸、电针、激光针灸等针灸疗法与中药汤剂、中成药、鲑鱼降钙素、钙片等联合使用,在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促进骨代谢、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2 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6:对于骨折脱位或移位≥5mm且闭合复位失败的OPHF,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若内侧壁缺损,可增加内侧锁定支撑钢板(推荐强度:弱)

常用手术技术包括锁定加压钢板和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适应证:(1)二部分外科颈骨折,肱骨头相对于轴位移动或部分位移;(2)二部分至四部分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结节移位≥5mm;(3)移位关节面骨折,伴有关节面移位≥2mm;(4)二部分至四部分骨折,肱骨头相对于解剖头轴内翻或外翻角度≥30°

髓内钉适用于伴有干骺端粉碎或累及干骺端的二部分至四部分骨折,尤其在结节移位较小情况下,能够在骨折固定早期阶段提供较高结构稳定性、减少骨折块活动、提供较高弯曲刚度。

推荐意见7:腓骨段移植和骨水泥增强有利于加强钢板内固定稳定性,效果优于单独内固定(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8:对于大结节及肩袖完整的OPHF患者,半肩关节置换术(HA)效果良好;对于三部分和四部分OPHF、缺血性坏死风险较高患者,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RTSA)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活动度更好(推荐强度:强)

肩关节置换术分为HARTSA,常见适应证包括高龄、骨折严重粉碎、肱骨头缺血性坏死高风险。因此,对三部分和四部分移位骨折、脱位骨折、内翻移位的撞击骨折常采用肩关节置换术。

推荐意见9: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适用于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常规手术的OPHF患者(推荐强度:弱)

对于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长时间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可考虑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OPHF:(1)涉及大结节、小结节或外科颈的二部分骨折;(2)累及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的三部分骨折;(3)外翻型四部分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关键条件包括:(1)较好的骨质量;(2)粉碎、移位程度低;(3)闭合复位稳定;(4)完整内侧铰链;(5)患者配合。

推荐意见10并发粘连性疾病和慢性软组织劳损的OPHF患者,可采用中医针刀治疗(推荐强度:强)

对于OPHF术后常见肩关节粘连、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合理使用针刀疗法可降低肌肉、筋膜粘连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发热、损伤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糖尿病患者,禁用针刀治疗。

3OPHF的中西医协同康复策略

推荐意见11OPHF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固定1~2周再行功能锻炼,非手术治疗患者视骨折移位情况固定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以缓解疼痛、避免关节僵硬。康复期遵循动静结合原则,可选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进行锻炼(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2心理因素影响OPHF患者预后,中医情志护理可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调节负性情绪、提高康复效果(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3OPHF患者康复阶段辨证施膳,膳食营养至关重要,以食疗药膳进行调理(推荐强度:弱)

本文引用格式:

陈晓,张浩,王曼,等.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创伤杂志,2024403):193-205.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31229-0042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