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阻滞术

2023-01-31    点击量:3398 我要说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科以及脊柱外科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改变以及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发病率逐年提高。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等。

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高度下降、椎体骨赘增生、椎体高度压缩、椎间孔狭窄、韧带增生钙化等,从而对椎管以及神经根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压迫,临床上表现为颈腰背部疼痛以及四肢疼痛。

据统计,80%的人群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颈腰背痛。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外科治疗主要通过各种神经减压术,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理想的脊柱减压手术应具备神经减压部位定位准确,神经减压彻底,而组织损伤小同时保持脊柱稳定。

在临床上如何确定责任间隙,进而确定减压范围,以达到有效治疗、减轻组织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是骨科医师面对的重要课题。但是神经受累节段的准确定位诊断,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在临床定位诊断时常出现症状与影像学诊断不平行的情况,出现以下多种不匹配情况。

有的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多个脊柱节段退行性变,多个部位狭窄,但临床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影像学狭窄不明显,症状明显;有的患者存在多阶段影像学神经压迫,也存在神经受压症状,但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符合,或者难以定位,难以做出精确的外科手术计划。因此,判定责任间隙成为多节段脊柱退行性疾病诊治中的重点及难点。

选择性神经根造影术(selective radiculography)是将适量造影剂注入脊神经根鞘内,在X线影像下显示某神经根的形态,判断神经根是否存在压迫以及明确压迫的部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RNB)是向神经根鞘膜内注入局麻或者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神经鞘膜内阻滞,然后观察患者原有症状变化情况,达到定位诊断或者治疗神经根病目的。

20世纪60年代,McCollum和Stephen等首先报道了神经根阻滞在腰痛和下肢疼痛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著名的Macnab教授也报道采用选择性神经根浸润(selective nerve root infiltration)诊断神经根病。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医生开始推广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结合阻滞术,成为腰腿痛常规定位诊断方法之一。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和阻滞术也可以应用到颈椎。

(一)手术目的

明确的责任节段,精确的局部长效激素阻滞治疗。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1)下肢或者下肢神经根性疼痛;(2)脊髓造影/CTM、CT、MRI等影像学检查累及多个节段,不能明确责任节段;(3)下肢或者下肢根性痛与影像学受累节段不符合;(4)多节段颈椎或腰椎手术后,存在上肢或下肢根性疼痛,影像学难以明确责任节段。

2. 禁忌证

(1)麻醉药、造影剂等药物过敏者;(2)腰背部存在感染性伤口。

手术操作

(一)腰椎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阻滞术

1. 体位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 操作步骤

(1)6号或者9号腰椎穿刺针,透视下穿刺至神经根出口区(图1):

图1 穿刺示意图 A.冠状位中线旁开约4cm,平横突下沿进针,向内偏20°;B.矢状位上平横突下沿进针,向下偏约20°(图片引用自:Tajima T, Furukawa K,Kuramochi E.Selective lumbosacral radiculography and block.Spine,1980,5(1):68-77)

1)正位影像:相应椎体椎弓根下缘中点,下位椎体上关节上缘;

2)侧位影像:侧位椎间孔后缘1/3;

3)S1在第一骶神经孔;

4)准确穿刺到神经根,会诱发出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域的放射痛,并术中询问患者是否能够复制术前下肢症状;

(2)注入造影剂1~2ml(通常为水溶性,如碘海醇),X线透视,观察神经根显影;

(3)注入0.5~1ml 1%利多卡因,判断根性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如果是治疗目的,通常在利多卡因基础上,加用皮质激素(如1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阻滞治疗。

3. 选择性神经根造影X线表现神经根造影剂中断,局部充盈缺损;神经根上抬,呈现为板凳征;明确针尖在神经根鞘内。

4.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阻滞术结果判断未阻滞:不是责任受累神经根;部分阻滞:部分责任受累神经根,仍存在其他受累神经根可能;完全阻滞:明确责任受累神经根(图2、图3)。

图2 选择性腰5神经根造影 A、B.穿刺成功正侧位片;C、D.造影后正侧位片

图3 选择性L3神经根造影 A、B.穿刺成功正侧位片;C、D.造影后正侧位片

(二)颈椎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阻滞术

1. 体位俯卧位,颈部轻度后仰,常规消毒铺巾;

2.操作步骤

(1)将C形臂机正侧位透视,从腹侧标注相应节段椎体横突前结节;

(2)术者用手指将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向前内侧推开。采用25G针穿刺,皮肤局麻后进针。头尾侧穿刺点的高度,位于目的神经根头侧颈椎的横突,近乎垂直进入;背腹方向穿刺点为被推压的胸锁乳突肌背侧;

(3)术者置入穿刺针后,首先,到达目的神经根头侧颈椎的横突前结节A点,然后稍微回退,躲开前结节再向内、尾侧刺入,到达B点,目的神经沟的管状骨性结构。穿刺到目的神经根即可诱发相应的放射痛(图4A);

(4)注入造影剂1~2ml(通常为水溶性,如碘海醇),X线透视,观察神经根显影(图4B);

(5)注入0.5~1ml 1%利多卡因,判断根性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如果是治疗目的,通常在利多卡因基础上,加用皮质激素(如1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阻滞治疗。影像解读和阻滞效果判断与腰椎类似。

图4 颈椎C6神经根选择性穿刺造影 A.穿刺示意图;B.C6神经根造影图说明:由于颈椎C1和C2解剖特殊,本操作步骤仅适合C3~7神经受压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定位诊断和神经阻滞治疗。

注意事项

1.注入动脉颈椎神经根穿刺靠近椎动脉,可因穿刺靠内或者过深,误入椎动脉。操作时,应避免靠内或过深,可在侧位片上控制深度,注射药物前,应注意回抽,确保没有进入血管。

2.注入静脉颈椎或者腰椎神经根周围都有丰富的静脉丛,比较容易误注入静脉,注射药物前,注意回抽,确保没有进入静脉,再进行造影或注药。

3.注入蛛网膜下腔在颈椎蛛网膜沿神经根从椎间孔向外突出,如穿刺该处,可注入蛛网膜下腔,误将大量局麻药注入,则可引起呼吸停止等严重并发症;腰椎部位注入蛛网膜,则可引起腰麻,药量大则可引起全脊髓麻醉。

4.注入硬膜外腔有时造影剂量过多或者穿刺过内时,造影剂可流入硬膜外腔,引起硬膜外阻滞效果。此时,如果目的为诊断性试验,则难以达到诊断目的。(戎利民 张良明)

来源:《脊柱微创外科学(第2版)》

作者:刘尚礼 戎利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