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础|不同部位活体组织检查
2021-10-11 点击量:3226 我要说
术前组织学诊断的确立有以下意义:可以指导临床,制订医疗方案,早日实施综合治疗,为手术做准备。
对化疗敏感的患者,术后即使是标本全部坏死,也可以作为科研病例进行正常评估疗效。如果穿刺活检成功,可免除某些部位切开活检的大手术,如脊椎骨盆肿瘤、内科疾病的骨髓瘤。
一、活检方法
针吸活检是用较粗的穿刺针进入病变抽吸取材,用于细胞丰富的骨髓瘤和转移癌。
取芯活检是用套管针深入肿瘤取材,用于坚实性肿瘤,含纤维、骨和软骨的肿瘤。以上两者,称为闭合活检。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快速,很少污染正常组织,切口极少感染的优点。但有组织块小,诊断困难,技术难度大和穿不到病变出现阴性结果的缺点。
切开活检多在穿刺活检失败后采用,通过手术切开进入病灶,直视下切取肿瘤组织,切取标本应做冷冻病理检查,证明取到肿瘤组织,所取标本量应满足现代病理学的各种检查。
切除活检适用于瘤体较小,外科切除后送标本做病理检查,手术应做广泛性完整切除,切勿囊内剥出,因为术后标本报告为恶性者并不少见。
二、活检要点
1. 术者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担任,熟悉患者病情,对病变部位、穿刺点、切开入路有充分思考。
2.患者全身情况好,能耐受穿刺或切开手术,活检处皮肤正常,化验检查正常,特别是血小板和凝血机制正常。无出血疾患病史,两周内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类固醇抗炎药物史,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3.穿刺点或切口应沿肢体纵轴,与以后根治性手术切口相符,并在第二次手术时被切除。
4.切开活检应锐性切开,直达肿瘤,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污染。避开常规入路,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骨开窗要小,为小圆形的开窗不易出现病理骨折。避开血块、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切取肿瘤组织标本,充分止血,填塞开窗处,逐层缝合,加压包扎。
三、特殊部位活检穿刺技术
脊柱、骨盆、肩胛骨的病变因解剖复杂,病变深在,穿刺点的选择及切开入路均有一定难度。需在CT引导(或拍片定位)进行。探针和穿刺针标有刻度,前者长后者短,探针套入穿刺针内。长12~18cm。
1. C1~C3椎体活检,通过咽后壁穿刺或切开活检。在口外取甲状腺上方穿刺。侧方穿刺因有血管鞘,应为禁忌。
2. C4~T1椎体穿刺,从侧方进入。患者仰卧,头转向穿刺的对侧,先拍片定位或有CT引导。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穿刺水平小切口,进针朝向椎体中部的前方,避开椎动脉,颈AV鞘,避开椎体横突,当探针进入约3.5cm感觉抵达椎体时,应再次确定穿刺位置,正确时进入病变吸取组织。
3. T2~T9椎体穿刺,全麻插管,俯卧位,通常从右侧进针,除非病变在左侧,在脊柱后正中右侧旁4~5cm取切口,穿刺针由外上向内下呈35°角,在肋骨上缘切线位进针,避开血管和硬膜囊,进6~7cm时,针尖应抵达椎弓根基底部的椎体,拍片定位正确时,即可进入病变,抽取肿瘤组织。
4. T10~T12及腰椎穿刺,局麻或全麻,俯卧位。选病变明显一侧进入,椎体棘突中线外6~7cm处为穿刺点,尖刀做小切口,穿刺针沿145°向内沿CT引导的方向进针,避开硬膜囊,也不偏离椎体,探针进入6~7cm时穿刺针可达椎体水平,送穿刺针进入椎体,抽出探针,负压吸引肿瘤组织,穿刺的深度不可超过9cm。
5. 骨盆、肩胛骨病变的穿刺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照片确定穿刺点,必要时在CT引导下进行。
来源:《骨科手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