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西教授团队在《JAMA》子刊发表老年髋部骨折防治领域最新进展

2020-09-14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陈雁西教授团队    点击量:3842 我要说

2020年8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陈雁西教授团队,于计算机辅助虚拟术前计划在老年髋部骨折防治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以“Associ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Virtual Preoperative Planning With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in Olde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为题,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以原创论著形式在线发表。

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陈雁西教授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同时感谢美国夏威夷檀香山Kaiser Moanalua医疗中心Kanu Okike教授对该研究的指导;感谢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吴莹副教授对该研究的大力支持。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发生率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3%,在老年骨折患者中比例可达23.8%,尤其以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为高发。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髋部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发老年髋部骨折约450万例,在今后40年内全球髋部骨折患者数量预计将增加至2100万人,其中亚洲人发病率约占全球发病率的50%。髋部骨折日益增高的治疗需求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已成为骨科医师面临的一项挑战。

在髋部骨折的治疗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手术内固定方式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等髓外固定系统等。尽管上述内固定系统治疗转子间骨折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并发症仍较常见,如股骨大转子外侧壁医源性损伤、髋内翻、螺钉切出、骨折移位及内固定失效等。上述困境使得骨科医生必须改善该损伤的当前治疗模式,而有效的术前计划可能会是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的切入点。

陈雁西教授自2007年初开始,与计算机图像识别领域的专家经过2年努力,通过整合交叉学科前沿技术及大量的创新性工作,于2009年末共同创建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骨科临床研究平台(SuperImage系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相关成果发表在2009年11期《中华骨科杂志》上。作为国内骨科界权威杂志,特为本文新开一栏目“骨科前沿”,加长版面报道,引起骨科业内较大的反响。

SuperImage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和相关技术指标迄今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将医学影像科的定性诊断推向临床医生介入干预的精细、定量化诊断,辅助临床医生完成高仿真的术前设计,创建了全新的计算机辅助骨科(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 CAOS模式,明显提高了临床医生收集海量病例资料的工作效率。SuperImage系统为创建新型医疗模式、建立合理的临床路径及循证医学发展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本研究中,陈雁西教授研究团队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score Matching)有效控制混杂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对于缺失数据进行多重填补的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敏感性分析,以确保因果推断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与传统术前计划相比,发现基于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技术的术前计划可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短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同时,可明显缩短年轻骨科医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治的学习曲线。

精准的术前计划可为医生提供全方位的骨折损伤细节观察、协助规划手术切口、选择适宜的内固定以减少术中透视的次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精准度、减轻手术创伤,最终提高手术疗效。2018年,陈雁西教授团队在骨科领域TOP期刊《J Bone Joint Surg Am》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的研究就已论证了基于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术前计划模式的便捷性和实效性,该文得到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在JBJS(am同期撰文高度评价并提出该研究中的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模式可改变国际骨科领域既往所有的术前计划方式。近日《JAMA Network Open》的发表再次论证了该类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是当今全球重要的发展领域,也已成为医疗行业未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技术。国家战略即是加快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智能医疗体系。基于人工智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顺应国内外大数据发展高速拓展趋势,创新智能医疗核心关键技术,期待提高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

团队带头人介绍:

陈雁西,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务委员;《Orthopaedic Surgery》、《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通讯编委等。

长期从事创伤骨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应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维可视化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复杂创伤骨科疾病的诊治。在计算机辅助骨科学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AMA Network Open》、《JBJS-am》、《J Arthroplasty》等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提名奖;2017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新百人计划)。先后荣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第四完成人)、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完成人)等。

附原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