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一等奖作品:新型实用装置治疗Bennett骨折

2018-02-06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 王小芃 点击量:212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引言

临床运用手握纵向牵引的传统复位方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可能会造成复位过度、复位不足、稳定性不良等情况,最终导致患者拇指功能恢复不理想。且在该类骨折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在X线光机透视下,进行徒手骨折复位、穿针。虽然有一定的辐射防护措施,但还是可能对常年累月在放射线下工作的医护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伤害。

“如何成功进行手术,又可以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成为本文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王小芃医师经常思考的问题。2015年,王小芃医师通过在香港学习期间看到的一种腕关节纵向牵引技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成功将“中国笼”运用到手部牵引。在科室周建飞主任的指导下,最终设计出了新型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在两年时间里,这一“利器”被不断完善,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年COA学术会议上,这篇题为《辅助中国笼牵引指套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论文在参赛论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综合乙组一等奖”。

病例:


疾病特点


设计思路

“换个角度观察事物,我们可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通过思考,王小芃医师将立式牵引变成横向在桌上牵引,牵引重量不再是上肢的恒定重量,而是可以任意调节的砝码重量,借助手与手术台布的摩擦,从而进行精确的微调,达到良好复位骨折的效果。

手术步骤

上图为可用环氧乙烷或等离子消毒的聚乙烯牵引指套,指套由无菌绷带与砝码框相连垂挂于手术台旁。

注意事项

置针技巧:

1.在稳定复位的基础上预估克氏针在掌骨基底部穿入位置,以求穿越掌骨基底部后可以植入在大多角骨中央位置,以减少多次钻入造成掌骨基底部固定不牢,甚至医源性骨折;

2.侧位X光线片上骨折对位恢复,并与大多角骨位置良好,不能代表在Robert位掌骨、大多角骨关系亦最佳,需要术者示指给予掌骨下压的力量与手术台面阻挡力量形成钳力,以避免在指套牵引作用下掌骨相对于大多角骨上下浮动;

结论

结论:

辅助牵引指套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提高骨折复位的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值得在临床治疗Bennett骨折中推广使用。


作者简介

王小芃 主治医师

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柳州市中医医院 骨科(创伤关节科一病区)

研究方向:

四肢创伤的微创治疗。

学术任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外固定专家委员会 委员

曾于2013-2014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创伤骨科、手外科。

主持或参与主持广西自治区和柳州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柳州市青年岗位科技“五小”成果三等奖4项。2013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骨科退行性疾病规范治疗演讲竞赛全国总决赛(杭州)第二名。2017年获得COA2017“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综合乙组”一等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