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TLIF手术病例一例
2017-01-23 作者:河南省骨科医院 孔凡国 点击量:3292 我要说
一、病例基本资料
刘某 女 52岁
主诉:间断性腰部伴双下肢胀痛、麻木20年余,加重半年;
症状:卧床腰部及双下肢轻微酸胀,但行走距离小于100米便出现腰痛及双侧下肢极度胀痛、无力、麻木,范围自双侧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后侧放射至足背及足后跟,所有症状均感左侧较重,无外伤史、无发热、盗汗等伴随症状;
体征:行走跛行,弯腰翘臀,L4/5、L5/S1棘间及棘左旁压痛(+),双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双下肢放射疼痛、麻木,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0(+);双膝腱反射正常,双跟腱反射减弱,双小腿外侧、后侧感觉稍减弱;双侧“4”字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侧髌阵挛及踝阵挛阴性,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
二、术前MRI
三、术前CT
四、术前DR
五、诊断
1、腰椎退行性变
2、L4椎体滑脱(Ⅰ度)
3、椎间失稳(L4/5)
4、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
5、贫血
六、手术方案及选择理由
手术方案选择:L4/5、L5/S1 MIS-TLIF手术
理由:
1、L4/5椎间盘纤维环内异常信号提示损伤、L5/S1椎间盘突出双侧神经受累;
2、L4/5关节突关节及L5/S1间隙内大量气体,两节段均退变严重;
3、L5/S1间隙高度减低,双侧椎间孔出口狭窄;
4、L4/5间隙存在明显失稳,卧位、站立位及动力位L4移位明显
5、临床症状同时出现在L5根及S1根走行区域;
七、手术基本情况
1、俯卧位
2、全麻
3、G型臂引导;
4、材料准备:
脊柱微创钉棒系统
椎间融合器
可扩张微创通道及配套器械
八、手术操作过程
九、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术前精确定位,确定通道放置位置恰当,能包含L4/5及L5/S1双节段;
2、经皮置钉严密G型臂正侧位监视,保证穿刺安全,同侧三根钉轴线一致便于穿棒;
3、减压后仔细探查神经根有无受压
4、处理椎间隙前尤其要辨认明确走行神经根谨防误伤;
5、椎间融合器植入大小适当,不宜太小,也不宜过度撑开;
6、提拉复位后锁定前明确无复位不足或过度复位;
十、术后基本情况
1、手术时间4小时;
2、出血300ml;
3、术后引流110ml;
4、术后2天病人下地行走,双下肢症状明显减轻;
5、术后1周病人术区疼痛基本消失,可连续行走500m,无双下肢术前症状出现,DR复查,康复出院;
6、术后4月无双下肢不适症状,行走能力良好,偶感腰骶部轻微针刺样疼痛,行DR及核磁复查,结果良好。
十一、术后一周(DR)
十二、手术前后比较
十三、术后4月(DR)
十四、总结
1、该病例为一例相对复杂的脊柱退行性变病人,包含了椎间盘突出、椎间失稳、椎体滑脱,且退变累计L4/5及L5/S1双节段,病史长,病人合并贫血并发症,手术耐受能力有限;
2、应用Mis-TLIF手术治疗,单侧减压融合内固定解决了病人脊柱双节段病变的所有问题,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均良好,病人获得了快速康复;
3、不足之处,手术时间稍长,出血量较预计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