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补片”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肩袖撕裂获得初步成功

2016-12-26   作者: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丁少华 点击量:3171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背景资料:

上关节囊重建技术(简称SCR)是日本大阪大学Mihata教授创造的,这项技术被誉为亚洲赋予世界的新概念,为“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肩痛病人提供了一种全新治疗方法。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丁少华教授首次使用的“三明治补片”,将SCR技术中的自体阔筋膜材料进行改进,将原来单纯的阔筋膜改为“阔筋膜+人工韧带”,并将其命名为“三明治补片”,它的作用是防止或减少“补片蠕变”导致失效的现象。

什么是“三明治补片” ?

为什么要用“三明治补片”重建上关节囊?

SCR手术的潜在缺陷是什么?如何避免?


患者男性,61岁,肩痛力弱夜间痛一年余,加重2月。MRI:巨大肩袖撕裂,中度脂肪化。

术中发现肩袖巨大撕裂,冈上肌回缩严重,无法修复。我决定采用“三明治补片上关节囊重建(SCR)”技术修复肩袖缺损。


什么是“三明治补片”呢?

即:“自体阔筋膜+人工韧带”= “三明治补片”。

宽带状的人工韧带,可剪成所需要的大小:


将编织好的三明治补片,滑入肩关节腔:

可通过注射器将补片送入关节腔:


将补片内侧端以褥式缝合法固定于肩胛盂上缘:

有条不紊的缝线管理可保证补片顺利固定:


补片内侧端固定完毕:


补片后侧端需与冈下肌作边边缝合(前侧不可与肩胛下肌缝合):


补片外侧端以SpeedBridge(免打结快速缝线桥技术)方法固定于肱骨大结节:


SpeedBridge固定完毕


上关节囊重建完成:


关节侧观察补片:


术后MRI和X光片:重建之上关节囊位置和大小均合适。


患者术后常规外展固定(无需大角度外展):

为什么要使用“三明治补片”呢?

——目的是为了尽量避免“补片蠕变”现象:

上关节囊重建(SCR)手术是日本大阪大学Mihata教授创造、并于2013年发表的,被誉为亚洲赋予世界的新概念,为“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肩痛病人提供了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我们使用SCR手术近两年来,发现了一些患者阔筋膜补片,会慢慢出现蠕变拉伸,变薄变长,从而减弱了下压肱骨头的力量,使已经下压复位的肱骨头,又出现少量上移、复位丢失的现象。这促使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合成材料+阔筋膜”的复合补片来防止这种“蠕变”拉长的现象呢?合成材料的强度足以使肱骨头维持复位,极少被拉伸,又可以解决有些病人阔筋膜太薄的问题!机缘巧合,我看到了人工韧带有一款带状的产品非常合适作补片使用,于是“三明治补片”便“诞生”了。


阔筋膜补片与合成材料补片破坏性抗牵拉试验:

http://video.ivwen.com/users/2871638/1482220344333.mp4

下面展示一个我的典型病例:一例SCR手术产生“补片蠕变”拉伸的典型照片:术前肩袖巨大撕裂,肱骨头上移;术后肱骨头复位良好。补片位置和厚度都符合要求。


术后一周MRI:SCR之补片位置好,大小厚度合适,肱骨头回到旋转中心:


术后一周MRI:大略估计补片长度约5.2cm:


三个月后则出现了“补片蠕变”拉伸变薄(约6.35cm,拉长了1cm多)、肱骨头复位部分丢失。如果补片厚度不够的病例,则这种情况更易发生。

补片蠕变可能是SCR手术的一个潜在的缺陷,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明治补片”只是我的一种设想,我希望它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补片蠕变的问题。


名词解释: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蠕变一词,来源于材料学。而自体阔筋膜作为补片材料,优点是取材方便,能愈合,没有免疫反应。但缺点是“补片蠕变”现象难以避免;且折叠的两层补片之间,犹如肩袖腱内层裂,降低了补片的抗牵张能力,使补片蠕变加剧,出现补片拉伸变长变薄加速,下压肱骨头力量减弱,最后导致肱骨头上移,减低手术远期疗效。

三明治补片能解决什么问题?

三明治补片也许是解决SCR手术“补片蠕变”问题的一种方案:将人工合成材料人工韧带,剪成所需大小,夹在两层自体阔筋膜之间,将四边和中间编织缝合成条块状补片,我把它称为“三明治补片”。补片中间的人工韧带有足够强度维持肩关节复位,又能起到支架作用,让组织细胞沿支架生长,最后长成一层完全一体化的上关节囊组织,维持肩关节的功能(人工韧带犹如水泥地板内部的钢筋网,对水泥地板抗震、抗牵拉起关键作用)。 这就是三明治补片的原理、作用和使用理由。

三明治补片手术适应证: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


以上观点,是本人对“三明治补片”预防或减少“阔筋膜补片蠕变”的设想和临床实践,仅供大家参考。

需做“SCR”手术的巨大肩袖撕裂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单个医生要想积累大宗病例确有困难。对该手术有兴趣的“童鞋”,大家一起行动吧!


2016年12月10日,Mihata教授在华山医院演讲:

作者简介:


丁少华:从事临床工作近25年,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曾在德国FRANZISKUS医院、韩国Madi肩关节医院、美国迈阿密外科中心、法国安纳西Lafosse运动医学中心及日本大阪大学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肩关节镜技术。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兼付组长、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肩肘学组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四肢功能重建委员会委员、浙江老年运动医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宁波骨科分会委员、宁波运动医学会委员。专长于关节疾病诊治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擅长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等肩关节疾病,已累计完成肩关节镜手术超过1500余例,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肩关节镜研究论文多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