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计数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前瞻性研究
2016-12-07 文章来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医院骨肿瘤科 李明辉,王臻 点击量:814 我要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骨肉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和骨肉瘤患者病情、发展趋势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旨在验证从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获得的CTC研究结论是否同样存在于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方法:收集2015.01.01~2016.01.01在西京医院临床病理确诊的15例骨肉瘤患者。原始资料及随访资料齐全。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1.14:1;年龄7-19岁,平均年龄14.73岁,中位年龄17岁。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时间介于活检手术后和新辅助化疗开始前。其中4例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复发或者转移、1例确诊时已发生转移。使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收集患者血样,为减少采血针穿刺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污染,收集中段外周血5.0ml。首先使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然后将剩余细胞通过纳米膜(孔径8μm)过滤,利用纳米技术截留循环肿瘤细胞及体积较大的单核细胞。接着利用多重RNA原位分析技术,分别检测每个剩余细胞上EPCAM、CK8、CK18、CK19、Vimentin、Twist、CD45的表达情况,根据结果共同识别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剔除表达CD45和不表达Vimentin或Twist的细胞,剩余细胞为骨肉瘤细胞。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价CTC计数与骨肉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15名骨肉瘤患者,检测时间均介于活检手术后和新辅助化疗开始前。在5例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中,CTC均为阳性。范围为6-9个细胞/5ml,平均±标准误差为7.2±1.30384个细胞/5ml。11例未发生转移的复发或者患者中,CTC数量范围为1-7个细胞/5ml,平均±标准误差为3.5±2.12132个细胞/5ml。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组其CTC计数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组其CTC计数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6(p<0.05)。(患者信息详见附表1)本研究初步认为,骨肉瘤患者CTC计数与患者病情一致,能够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论:在这15例患者中,发生复发或转移患者组与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的患者组其CTC值增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这与取外周血样时患者病情一致,说明CTC计数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骨肉瘤患者病情疾病分期。本研究提示若骨肉瘤患者CTC计数等于≤5时,患者未发生复发或转移,处于无瘤状态,若骨肉瘤患者CTC计数>5时,高度提示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较大。1例确诊时已发生转移患者其CTC计数为6,患者处于带瘤状态,此数据的意义有待后期增加病例及分组进行验证。本研究后期将增加入组患者数量,并增加每例患者检测次数,动态观察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数量变化与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延长随访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重复检测来判断CTC检测在骨肉瘤患者中是否能够比传统的影像学更早、更准确、更灵敏的判断患者肿瘤的进展及预后。本研究初步认为,骨肉瘤患者CTC计数与患者病情及病情发展趋势具有相关性,能够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