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
2016-01-19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张立海 点击量:1853 我要说
我们最终选择的是一个闭合手术。
因为这个会阴区的损伤一直通到骶骨前方,
如果再进行开放手术,很可能造成贯通性的损伤。
在手术中,我首先在外方打了一个外固定架,
通过这个外固定架进行骨盆后环的复位。
通过拉力螺钉,前后移位进行提拉,横向移位进行加压。
这是术后情况,随着骨盆宽度的收缩,
会阴区巨大的缺损自然闭合,这样就无需转皮瓣。
在手术中要实现手术的3V同步复位,就必须对它有很好的抓持。
Starr提出骨盆术中闭合复位外架,结合手术床、牵引、外架。
但并没有在国际上得到很好的推广。我们根据示意图,对外架进行了改进。
针对骨盆的上下移、内外翻转、前后旋转等移位进行复位,
但缺少对骨盆横向移位及前后位移的控制。
用Starr外架进行骨盆复位
传统的固定可能要进行脊柱骨盆固定,创伤大,而且患者要牺牲L5S1关节。
首先我们选择Starr外架进行骨盆复位。
在置入骶骨拉力螺钉时,有一种减少创伤的方法:手术中,在通过耳状面关节之后,
尽量选择垂直敲入,这样可以避免进入骶管后,由于钻导致的损伤骶神经。
术后情况,前环采用两枚耻骨联合螺钉,后环两枚骶骨跨关节螺钉,这样就实现了骨盆的固定。
骶骨的骶1螺钉有一个相对的并发症——伤到腰骨神经根。
原因在于:当存在骶椎腰化或骶甲过度肥大时,这时侧位的安全线不能提示很好的指示。
基于这种情况,建议使用单纯的骶2跨关节螺钉。
这时一个双侧的骶髂关节损伤,这个病人有骶甲过度的肥大,侧位很难置入标准的骶1螺钉,
这个患者我们选择了骶2螺钉结合前环的infix固定。
前柱螺钉有两个标准透视位置:
一个是入口位来判断髋臼底和内壁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个出口的闭孔斜位,这个可以判断上下缘。
我们如何在出口的闭孔斜位找到合适的置入螺钉的位置?
可以在体表先放一根克氏针,经过透视垂直之后沿着射线
的方向在出口的闭孔斜位与它平行打入一枚克氏针,微微嵌入骨头。
这时再进行入口位的透视,我们发现这个克氏针不一定能够正好在前柱里,
因为在这种凹面关节里,只要有任何一个平面通过了关节,它就没有进入髋关节,
但是有任何一个平面穿出了前柱,也就说明它穿出了前柱。
这时,我们可以在平行于射线的角度,在与它比着放一根克氏针,
直接放在前柱里,敲入之后,就可以通过关节。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更简单的置入前柱螺钉的方法呢?
当患者平卧于床时,把透视机与床呈35度角,透视机的射线与患者的长轴呈80度角,
这时可以透视到髋臼臼顶有一个鸟嘴样结构,这时医生可以避开。
在鸟嘴样结构透视出后,这上面有一个圆形的头,这就是前柱螺钉的垂直投影位。
我们可以把一枚克氏针垂直置入,垂直敲入后就是前柱螺钉的置放。
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透视,增大透视置入螺钉的准确性。
是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置放?
有一些骨盆骨折存在移位的,这时无论是通过标准的透视方法还是通道透视都很难实现置放。
先闭合进行了前方的复位,置入耻骨联合螺钉。
在后环,骶髂关节分离地方打入了一个骶髂关节螺钉。
出口的闭孔斜位透视发现,第一这个患者的前柱通道非常窄,
测量后只有7mm的潜入空间,克氏针是2.8mm。
同时骨盆前柱有轻度移位。这时我们使用了弧线针技术,首先使弯曲面背离关节,通过髋臼。
在过骨折端时,进行克氏针的旋转,直接通过骨折端,这时再旋转,进行复位,拧入螺钉。
中间有个技巧:螺钉不要拧入到克氏针弧线头部位,这时轻轻用钻慢钻,
把前端的克氏针轻轻拔出,继续拧入螺钉,实现了断端的加压和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