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在康复锻炼中接触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2015-08-17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中医康复科 王农、孙银娣、吴平    点击量:1379 我要说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在康复锻炼中接触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人防腐膝关节标本,平均年龄65岁(56~74岁),实验前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肿瘤和畸形。将标本固定在生物力学机上,分别在胫骨内侧平台内侧1/2塌陷0、1、2、3mm时,得到压敏片着色压迹,用FPD305E密度仪读取压迹区密度值,将实验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输入FPD306E压力转换器,自动转换后得到应力值,计算出平均接触压力,得出膝关节主要负重区域的接触应力的变化。实验数据结果应用SPSSI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当胫骨内侧平台塌陷Imm时,外侧平台的接触应力与塌陷Omm相比增加了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塌陷2mm时,外侧平台的接触应力与塌陷Omm相比增加了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塌陷3mm时,外侧平台的接触应力与塌陷Omm相比增加了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胫骨内侧平台塌陷1mm时,内侧平台的接触应力与塌陷Omm相比增加了1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塌陷2mm时,内侧平台的接触应力与塌陷Omm相比增加了3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塌陷3mm时,内侧平台的接触应力与塌陷Omm相比增加了3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在接触应力大小的同时胫骨的骨折断端面塌陷的高度具有力学关系,通过以上实验证明骨折断端面接触的应力环境时所发生的变化,与之骨的力学特性及其功能对应力刺激的关系是平衡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