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杀伤肿瘤靶血管和靶向同位素肿瘤内照射的梯次双靶攻击法治疗
2015-07-02 文章来源:倪以成 点击量:1379 我要说
实体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种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新尝试
目的:近十多年来分子靶向抗癌药发展令人瞩目。人们已经从癌细胞内纵横交错的分子信号通路中找出了一些相对具有肿瘤特异性的靶点,开发出了能够治疗小部分靶点阳性表达癌症病人的抗癌药。但癌症最大的生物学特征是多变或叫异质性,表现在病人、肿瘤、细胞、基因、分子等不同层面上,其超乎想象的复杂程度仍在不断认识中。因此用一个或多个分子靶向抗癌药难以解决大问题,因为存在不同层面上的耐药和逃逸机制。所以,如何绕过恶性肿瘤多变而错综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生态系统,开发一种广谱且使癌细胞更难逃逸和耐药的治疗方法可能是一种肿瘤治疗的新尝试。
方法: 恶性肿瘤生态系统中有一薄弱环节可以利用。癌细胞为了促进自身的疯长,会诱发产生供应自身氧气和养分的生死攸关的肿瘤血管。这些特征相同的血管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实体肿瘤内。由于这些血管是匆忙粗制滥造而成,结构上有重大缺陷,容易遭受一种小分子血管靶向药物(VDAs:如源自于非洲灌木柳的 CA4P)的攻击,造成选择性肿瘤血管闭塞,大量肿瘤细胞因缺血而发生坏死。但是这类具有杀伤肿瘤血管的 VDAs 临床试验(无论单用还是与化疗、分子靶向药合用)的疗效最终却都不理想,因为受邻近正常血管滋养的周边残留癌细胞受缺氧刺激会快速分裂繁殖,造成肿瘤复发。小分子梯次双靶治疗法简称OncoCiDia就是在上述VDA 造成的肿瘤大块坏死的基础上,利用另外一种极具坏死亲和性的天然小分子如金丝桃素将明确具有诊治癌症作用的放射性碘-131导入瘤内,局部定点靶向放疗,杀死残余的癌细胞。OncoCiDia 只需两药循序隔夜各静脉注射一针,其诊疗作用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全程可用核医学影像记载,使被治疗中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同时显像,并有助于发现新的未知病灶。
结果:该方法已在小鼠,大鼠,兔和狗四种动物,多种不同肿瘤模型上得到一致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仅实施一次OncoCiDia 双靶向给药便呈现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所有肿瘤生长受抑,动物生存期延长。这些疗效均得到影像技术的验证。在临床方面,已有晚期食道癌、结肠癌肝转移、胰腺癌和骨肉瘤的志愿治疗的个案。该研究的0期临床试验正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开展。该治疗在患者缓解疼痛、缩小肿瘤和相对延长生存期方面得到较好的结果。
结论:OncoCiDia小分子梯次双靶治疗具有天然、有效、廉价、广谱的特点。适用于多数实体癌肿,包括晚期已转移的病人,并且治疗、诊断、疗效追踪一举多得。该方案已在多种动物肿瘤模型上得到验证,无常见抗癌法的毒付作用。宜作为新药或新方法在临床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比利时鲁汶大学分子影像与病理学教研室 倪以成(设计者)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 吴苏稼(介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