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疗法治疗退行性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作用评估

2015-05-29   文章来源:四川省骨科医院 朱绍灵 胡勇 髙志 程松苗 张旸 郑伟    点击量:1149 我要说

  研究背景:目前相关研究表明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是加重骨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诱因,而其治疗处理仍旧没有一个具有共识的方案。而非手术的运动疗法如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即对运动及物理疗法对于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效果进行评估。

  材料与方法:选取从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明确诊断为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并骨性关节炎1—2级(K-L分级)的患者共55人,治疗上以早期的(6周)口服镇痛药物及持续12周运动疗法为主。最终进入研究评估为53人,平均年龄55.6岁(50—65),平均随访周期为36个月(28—49),分别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随后每年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VAS评分进行评估。评分结果分别行单向方差分析,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Lysholm评分结果与体重指数(BMI)指数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从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显示,在6个月时评分达到了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然而,分数在最后随访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得分。在随访期间,部分患者骨性关节炎K-L评分仍从1级进展至2级。而对于Lysholm评分结果与BMI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明确相关性(r=0.47)。
研究结论:在短期随访中,运动物理疗法配合短期口服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及功能,但是对于骨性关节炎的进展主要与体重指数(BMI)相关。

  关键词: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 非手术疗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