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手术 椎体再发骨折的对比分析

2015-06-04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陈浩 张湛金 唐海    点击量:1881 我要说

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tures,OVCFs)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对于OVCFs后导致的部分患者腰背部持续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已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止痛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随着对该手术方式认识的加深,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总结近年来的病例,通过术后1年的随访,研究对比PVP和PKP治疗OVCFs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手术椎体再发骨折产生的原因,提供一定的临床及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715例,共581例患者(PVP组476例,PKP组105例)获得了完整的术后复查影像学随访资料,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已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PVP组和PKP组。通过研究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术后即时(24小时以内)和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变化,统计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差异:包括再发骨折发生率、再发骨折时间,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后伤椎恢复的高度/伤椎的上下邻椎平均高度)与再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PVP组中有14例患者发生了伤椎再塌陷(发生率2.94%),PKP组中有17例患者发现了伤椎再塌陷(发生率16.19%),PKP组伤椎再塌陷的发生率大于PVP组。矫正高度丢失比,PKP组也较PVP组严重。

结论:伤椎在椎体强化术后的再塌陷风险与术式有关,PKP术后较PVP有着更高的再塌陷风险,此现象应当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