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伤员护理体会

2015-05-27   文章来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病科 刘蕾 张瑾 张改琴    点击量:1859 我要说

【摘要】总结31例玉树地震病员的护理体会。着重解决语言沟通障碍,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充分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细心观察病情,做好安全护理及个性化护理,可大大提高地震伤员的康复率。护士的业务知识及综合素质在大批意外灾害病员的收治护理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关键词】自然灾害 地震伤员 护理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的在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根据伤情救治需要,于2010年4月24日分流我院31例玉树地震伤员。我们克服种种困难,精心护理,使患者在短时间内伤愈出院。我们的工作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好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36.7岁;藏族27例,回族3例,汉族1例,绝大部分患者只会讲藏语;骨盆骨折7例(自带2例褥疮),脊柱骨折5例(截瘫2例),下肢骨折12例,上肢骨折2例,软组织损伤3例,左手毁损伤1例,多发性肋骨骨折1例;合并结核4例,乙肝10例,肝功异常12例,感染伤口3例;贫血4例;便秘:3天未解大便的9例,7天未解大便的1例;实施手术20例。

2、护理

  2.1 解决语言沟通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是此次护理工作的最大问题。我们在接收病人前就开始藏语的简单学习,例如:你热不热(卓额扎)、小便(金冬e锅)、大便(加巴冬e锅)、喝水(曲同e锅)等。同时,聘请了15位藏族志愿者,帮助我们翻译。工作中,主动向患者及陪人学习藏语,利用微笑、手势等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通过努力,2周后我们就能和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积极的治疗配合,患者还主动与我们聊天、开玩笑,性格由原来的沉默变得开朗,营造了良好的医疗环境。

  2.2 心理干预

  及时准确的心理干预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家庭度过危机,减少创伤,恢复身心平衡的有效措施[1]。伤员从废墟中逃生,心理极不平静,加上许多家人已遭遇不幸,身心受到极大创伤,接着又远离故乡,来到陌生的地方就医,心理问题多而复杂[2]。例如:有一位68岁的女患者,在地震中失去了她唯一相依为命的女儿,3岁的孙女至今下落不明,她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只是掉眼泪,闹着要回家。在我们的细心照料、耐心劝慰、细致关怀下,患者终于喝下几天来的第一口饭!护理人员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带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注意察言观色,避谈灾情,开展有针对性的劝导工作及心理干预[3],陪他们聊天、下棋,推他们去花园散步,帮助他(她)们度过难关,愉快的接受治疗,同时对陪同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认知干预,使其客观理智地面对现实,帮助伤员开始新的生活。

  2.3 尊重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患者大多数是藏民,他们信奉的是佛教黄教,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念诵经文,我们尽量避开他们念诵经文的时间做治疗。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我们从不干预。当地藏民有种生活习惯,如果亲人去逝,四十九天不能洗头,而我们护理上要求每周洗头1-2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尊重他们的习惯。为了给患者提供可口的饭菜,医院专门派厨师到外地学习,并增加牛羊肉的供给。

  2.4 病情观察

  我们成立了4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主管护师和3名护士组成。每个护士负责1间病房,24小时不间断巡回病房,每4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密切观察伤员的病情。发现病情异常变化,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报告院领导。重症患者一律进行心电监护,便于及时掌握病情,采取准确地治疗措施。

  由于紧张、恐惧等心理改变,环境改变,造成普遍患者出现便秘,其中3天未解大便的9人,7天未解大便的1人,针对此现象,我们邀请了护理专家会诊,为病员增加了萝卜丝汤,三餐粗纤维菜并增加水果供给,定时顺时针按摩腹部,必要时扣出干结粪便,培养他们定时排便的习惯。

  2.5 安全护理

  病床设有护栏,每个病房有专人守护,请市防疫站人员对每餐饭菜都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发现病员的动态情况,每床头备有速干手消毒液,值班人员每小时巡回病房1 次。病区设有保卫人员24小时守护,病人及陪人外出均有专人陪同,帮助患者打饭、打水,确保饮食安全。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2.6 生活护理

  从患者入院开始,我们每天坚持为患者打饭送饭,补充新鲜水果,洗漱、擦身、洗脚、倒大小便,定时翻身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协助患者做功能锻炼,每周为患者洗头、沐浴1-2次,为患者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7 人性化的护理

  结合每个伤员的特点,我们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给儿童患者过“六一”节;带领能坐轮椅的患者外出旅游;能行走的患者陪同观光,了解西安风情;为患者捐钱捐衣物;提供拐杖、助行器,帮助和指导患者使用。陪孤儿谢方平聊天、下象棋,给12岁的小卓玛辅导文化课,正是因为我们人性化的护理,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患者迅速康复。

  2.8 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

  用枕头、被褥为伤员提供舒适的卧位,及时清理伤员身边的杂物,按时开窗通气,改紫外线空气消毒为空气消毒机消毒,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为病人播放轻松的电视节目,千方百计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床前一束束花,或兰、或红、或绿;床头一张张卡,或安慰、或鼓励、或祝福;输液架上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千纸鹤,缩短了医患间的距离,传递着我们的对患者无私的爱。

  2.9 康复训练

  对每位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个性化功能锻炼,确保了每一位患者康复的时间和治疗效果。具体采用CPM机、静脉泵、助步器等仪器,由护理员监督完成,责任组长检查、落实,医疗组协助配合。

3、预后情况

  通过一个半月的细心护理和康复训练,31例患者伤口全部愈合,出院时7人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3人已能扶拐行走,11人恢复肢体非负重情况下的生理功能,便秘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截瘫患者白马扎西已能扶拐直立行走,各大媒体已有报道;左手毁损伤的美芒拉毛已佩戴义手进行生活自理活动。

4、小结

  玉树地震伤员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心理护理、语言沟通、尊重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是重点,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及个性化护理十分必要。护士凭借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在救灾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我们的细心护理,患者很快走出心理阴影,相继伤愈出院,大大提高了玉树地震伤员的康复率。新闻媒体报道141次,病愈者为我们送来牌匾,西宁市人大主席代表玉树伤员送来牌匾及臧族刺绣,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房秋燕,李妮,陈红.突发灾难中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危机干预(J).  护理研究2007.21(2)  438-440
[2]林琳,何国平,李祝英.灾难救援中护士的角色的职责(J). 护理研究  2006.20(12)  3203-3204
[3]胡斌春.大批地震伤员长途转运的护理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2009.7(7)  633-63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