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切口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2013-08-21 文章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禹宝庆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目的 研究胫腓骨远端解剖及其周围的毗邻关系,探索单切口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并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其可靠性。

方法 22个经福尔马林处理的尸体标本,解剖小腿前外侧面,分别测量趾长伸肌腱与胫骨和腓骨前缘的距离,然后计算平均值。解剖中通过趾长伸肌和胫前肌、踇长伸肌间隙显露胫骨;通过将趾长伸肌和腓骨长、短肌间隙显露腓骨。临床应用该技术于20076-20091月共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25,其中男17例、女8,年龄3265,平均34.3±12.9岁。骨折按照AO 分类:A16,A24,B112,C13,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

结果 解剖研究发现这一手术入路存在明显的肌间隙,在浅层结构中仅有腓浅神经通过,深层结构中会遇到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但均可避免损伤,趾长伸肌腱与胫骨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近端2.960.46cm,中点1.850.25cm,远端2.150.30cm,趾长伸肌腱与腓骨的平均距离分别为:近端1.820.28cm,中点2.090.31cm,远端2.300.27cm。临床研究中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6个月,其中24例患者的骨折在正常时间内愈合,1例出现延迟愈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皮肤坏死及感染的等并发症。

讨论 胫腓骨远端前外侧面存在明显的肌间隙和神经界面,通过单切口同时行胫腓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安全可行,可避免传统双切口技术可能造成的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皮肤坏死及感染的等并发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