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07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07-31 点击量:1003   我要说

巨大肩袖损伤,尤其伴有脂肪侵润和组织回缩的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治疗难度大、修复失败率较高。随着关节镜技术和器械的发展,采用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slide”技术)修补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已逐渐成熟,但仍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高庆峰等撰写的“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一文,正是采用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取代传统的切开修复技术治疗了21例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患者,经随访和3种评分系统的综合评估,疗效较好。认为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可同时治疗关节内并存的损伤和病变,最大限度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避免了三角肌的剥离,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较轻,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虽然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偏少,但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不失为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的一种可选方案。

目前,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常规采用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但对于涉及髌下软组织损伤与污染的胫骨干骨折等某些特殊情况,该手术方式有一定局限性。高伟等撰写的“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在胫骨干骨折中的初步应用”一文,采用的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认为该手术方式是传统手术入路的一种有益补充,可有效避免传统的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后的膝关节疼痛、髌骨肌腱损伤、肌肉无力等并发症。但该手术方式是否会对髌骨和股骨关节面软骨造成损伤还不明确,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感染性骨不连涉及感染和骨不连二大难题,且发生率高、病程长,其治疗非常棘手。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重建断端的力学稳定性和生物学微环境以及正确处理骨缺损及死腔。章莹等撰写的“锁定加压钢板外置在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一文,应用了目前国内尚比较新颖的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发现锁定加压钢板外置可以构建一个紧贴皮肤的低线性框架结构,缩短钢板与骨之间的距离,增加钢板与骨之间的稳定性,轮廓小,患者易接受,且便于护理。但该新术式仍有适应证有限等不足。因此,还有待生物力学研究和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以便在临床广泛推广。

由于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特殊性与重要性,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设计更便捷、有效的入路和固定方式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王建华等撰写的“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在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一文,采用第Ⅲ代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TARP)即经口咽入路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通过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发现,此治疗方式可解决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的远期钢板松动并发症的问题,疗效较好。同时提出该技术有一定操作难度和风险,需术前仔细评估、审慎开展。黄卫兵等撰写的“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一文,分别采用了寰枢椎前、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3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认为两种入路有互补效果,同时介绍了两种方式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指导临床选择最佳入路有一定指导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