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细菌学研究

第一作者:丛锐军

2013-05-16   我要说

丛锐军      符培亮     刘伟     李晓华    吴海山     吴宇黎     赵辉    王波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灾难性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患者可能需要移除假体甚至截肢,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个月内的急性感染采用保留假体、清创、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26%~70%[1,2],而慢性感染需二期翻修[3-6],二期翻修是感染治疗的金标准[7-10],原则是彻底清除所有异物,全身使用抗生素,局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感染临床治愈后植入翻修假体,术中行冰冻切片。对于两次手术时间、两种手术方式及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的类型均存在争议[11-14]。此外,临床上很多患者和文献中报道,即使感染临床治愈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伤口周围特发性红肿和不明原因的湿疹,无论是否使用抗生素,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15]。本文探索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关节和髓腔内细菌的残留情况,为上述争议和症状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4只(其中4只为备用组),雌雄不限,体重2.5~3.5 kg,平均2.8 kg(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清洁级,适应性喂养1周,自由进食、饮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