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第一作者:柴 伟

2013-05-15   我要说

柴伟      许猛    张国强    倪明     陈继营    林峰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围手术期复杂情况引起骨科医师的广泛关注[1,2]。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长期生存,为避免血栓形成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保持体内的低凝状态[3-5]。该部分患者行关节置换时如何平衡术中、术后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成为治疗的关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56~80岁,平均(68.2±6.5)岁;髋关节置换1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例;膝关节置换9例,其中膝骨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均使用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应用华法林或加用阿司匹林联合抗凝治疗。华法林用量为2.5~5 mg。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在 2.0~2.5 之间(表 1)。1.2 抗凝处理术前3 d采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heparin, LMWH)5000 U 皮下注射 q12 h 替代华法林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