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尾吊对大鼠骨骼肌生长的影响
第一作者:但建波
2013-04-17 点击量:785 我要说
但建波 蒋文涛 刘 展 钟振东 樊瑜波
摘要: 目的 建立尾吊和压力大鼠实验模型,比较压力与尾吊对大鼠骨骼肌生长的不同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尾吊组和压力组,每组分两个阶段(7、14 d)进行观察。实验结束后测量比目鱼肌与趾长伸肌的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以及血清中IGF-1浓度。结果 压力作用7 d与尾吊7 d后,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都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压力组分别减少23.52%、14.26%、13.47%(P<0.05),尾吊组分别减少23.52%、33.07%、25.09%(P<0.05)。压力作用14 d后,各指标分别减少20.51%、-10.49%、-5.73%,都低于7 d压力组的减少量(P<0.05);而尾吊14 d后,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减少了46.15%,显著高于7 d尾吊组的减少量。血清IGF-1浓度和趾长伸肌的改变在压力、尾吊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压力对比目鱼肌生长影响的过程不同于尾吊。压力作用初期是以炎症反应为主的组织损伤过程,待肌细胞适应压力环境后,可能产生一定的功能适应性生长。因此,在临床上无论假肢接受腔设计还是康复训练,考虑接受腔压力对内部肌肉损伤的影响,将有助于对残端肌肉组织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