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2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01-11 点击量:864   我要说

     在“头脑发达,四肢萎缩”的今天,运动损伤成为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创伤之一,治疗不当容易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残疾率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和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为此,本刊特推出了“运动损伤”重点刊,旨在围绕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求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本重点专题的7篇文章中有关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研究占6篇,这不仅说明ACL损伤的修复重建是运动损伤领域的热点和重要研究课题,也表明此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
  ACL是限制胫骨前移的主要稳定结构,其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和ACL功能认识的深入,有关对ACL损伤的治疗方法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洪雷等撰写的“异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异体肌腱重建ACL时保留残端与否的疗效,认为保留残端重建ACL与不保留ACL重建术相比,对膝关节术后稳定性、移植物滑膜覆盖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等无明显促进作用;此结论与宋关阳等撰写的“兔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一致,而黄迅悟等撰写的“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与不保留残余组织的比较研究”一文持有不同的观点,后者认为保留残余韧带重建ACL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恢复更好。导致结果有差异的可能原因:一是采用的肌腱类型不同;二是主观评价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认为客观的手术疗效是没有改观的。因此,为更好地进行评价,需对移植物类型和临床效果(再血管化程度、再神经化、稳定性和活动水平)的相关性做进一步研究。
  陈刚等撰写的“前交叉韧带断裂与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一文,对228例经关节镜检确诊为ACL断裂的青年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认为不稳定性再伤史是影响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和部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受伤机制、病程、不稳定性再伤史是影响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不稳定性再伤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分析某一种损伤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提出预防策略和措施。虽然本研究资料仅来自于一家单位,受样本量和病例资料完整性、准确性等限制,导致观察指标欠全面、未能进行多因素分层分析,但其结论仍可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类损伤提供一定借鉴。
  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是严重扭伤后的常见后果,对其处理不当或未予重视也可以转变为慢性,影响功能恢复,而且增加处理难度。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式有50种以上,但尚无一种能够作为“金标准”的术式而得到广泛认可。陈刚等撰写的“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一文,采用生物型可吸收锚钉带线技术结合改良Brostrm法修复了距腓前韧带损伤5例,跟腓韧带损伤2例,二者同时损伤9例。作者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创伤小、可以解剖修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值得尝试。但手术技巧仍须进一步摸索和完善,若能加大病例数量、增加随访时间,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则其结果会更为全面、准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