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第一作者:吴文明
2012-12-06 我要说
吴文明 周勇刚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前后血清炎性指标IL-6的变化规律,结合CRP、ESR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三者的变化异同,并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4月本组204例初次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 d、2 d、3 d及5 d时对患者的血清IL-6,术前、术后1 d、3 d及5 d时患者的血清CRP、ESR进行检测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测量数据显示,所有患者的血清IL-6、CRP、ESR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血清IL-6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2 d达到高峰,术后2 d开始下降,5 d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术后1 d、2 d及3 d的IL-6均高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t1d = 11.24,t2d = 10.83,t 3d = 2.63,P<0.05);术后5 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5d = 0.47, P>0.05)。CRP在关节置换后2~3 d达到高峰,随后回落,但第5 d时未回落到术前水平。ESR在关节置换后4~5 d达到高峰,随后回落,但5 d时未回落到术前水平。结论 IL-6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先迅速升高后快速下降,变化速度最快,恢复到正常值的速度也快,比CRP及ESR更敏感,如果IL-6、CRP、ESR三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人工关节周围感染的早期诊断率。患者术前髋、膝关节血清IL-6 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关节的自身生理结构导致的关节炎机制不同或者髋、膝关节IL-6的受体表达方式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