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治效果分析
第一作者:魏富鑫
2012-10-15 我要说
魏富鑫 崔尚斌 刘少喻 梁春祥 龙厚清 韩国伟 于滨生 黄阳亮
【摘要】 目的 探讨局灶性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致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21例胸椎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采用改良胸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Epstein标准评估最终随访临床效果。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椎管面积残余率和术前胸椎JOA评分与手术疗效相关性。 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34.3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7.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0.2分,改善率为75.8%。Epstein标准:优13例,良5例,可3例。患者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胸椎JOA评分与手术疗效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P<0.05)、0.53(P<0.05)。 结论 局灶性OLF临床表现较复杂, 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局灶性胸椎OLF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患者椎管狭窄程度、术前胸椎JOA评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