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方向和峡部裂
第一作者:刘宁 译
2012-08-30 点击量:2126 我要说
研究设计:这是一项基于骨骼测量的描述性研究,分别在存在和不存在峡部裂的个体中测量骶骨解剖方向(sacralanatomic orientation,SAO)。
目的:检验SAO和峡部裂是否相关。
背景:峡部裂是一种峡部的应力骨折(多见于L5)。有关其自然病史的争论,即它是发育性的骨折还是一种应力骨折,已经持续了多年。有证据提示骶骨方向可能是阐述峡部裂病因的关键。
方法:解剖重建骨盆,测量SAO。SAO被定义为骶骨上终板的平行线和髂前上棘(ASIS)-耻骨联合(PUBIS)前上缘连线的夹角。分别测量99具存在峡部裂和125具不存在峡部裂的成年男性骨骼的SAO,并采用非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的组间差异。结果:非裔美国人骨骼峡部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欧裔美国人(男性5.4% vs. 2.04%,P<0.001;女性2.31% vs. 0.4%P<0.001)。峡部裂组的SAO显著低于对照组(44.07˚±11.46˚vs. 51.07˚±8.46˚,P<0.001)。
结论:骶骨过于水平位会导致L5峡部同时受到上方的L4下关节突和下方的S1上关节突的直接作用力。日常活动中的站和坐产生的反复应力增强了 “钳夹效应” 对这一部位的作用,最终导致峡部骨不连。
刘宁 齐强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