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术后胸椎后凸矫形效果三种术式多中心比较

第一作者:程自申 译

2012-08-29 点击量:1099   我要说

研究设计:多中心分析三组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手术治疗的患者。
目的:评价三种术式在改善胸椎后凸中最有效的矫形效果。
研究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表现为平背畸形,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到正常后凸。
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包括结构性主胸弯(Lenke1型、2型或3型),并且内固定范围局限在主胸弯。侧位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6~8周、1年、2年矢状面角度,对三组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被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情况如下:①脊柱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组(ASF组)(n=135);②脊柱后路混合内固定融合术组(PSF-Hybrid组)(n=86),近端采用骨钩、顶椎采用钛缆、远端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③脊柱后路单用骨钩内固定融合组(PSF-Hooks组)(n=132)。各组患者术前冠状面主胸弯(ASF:50.6˚, PSF-Hybrid:49.1˚,PSFHooks:52.0°)和胸椎后凸(ASF:23.7°,PSF-Hybrid:19.3˚,PSF-Hooks:21.9˚)差别不大。在手术以后,ASF组(25.1˚)T5-T12胸椎后凸矫形效果优于PSF-Hooks组(19.0˚)和PSF-Hybrid组(18.5˚)(P< 0.05)。在术后第1年,ASF组(28.8˚)胸椎后凸(T5-T12)比PSF-Hooks组(22.6˚)和PSF-Hybrid组(20.2˚)更明显(P< 0.05),在术后第二年仍然如此(29.9˚ vs. 23.8˚和19.7˚)(P< 0.05)。在PSF-Hybrid组未见到胸腰段后凸,而只有ASF组出现伴随胸椎后凸增加而出现的腰前凸增加。
结论:与后路入路仅用骨钩或者混合内固定相比,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时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融合是恢复胸椎后凸最好的方法。

程自申    毛克亚  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