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椎弓根螺钉 置钉点与置钉方向的比较研究

第一作者:朱晓东 译

2012-08-29 点击量:1049   我要说

研究设计:采用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导航系统对不同置钉方法的置钉点与置钉方向进行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几种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和置钉方向,寻找安全边界最佳的严格的椎弓根内螺钉置钉方法。
背景资料:胸椎椎弓根螺钉可以用于各类脊柱伤病中,包括骨折、肿瘤、畸形等。寻找胸椎椎弓根螺钉最佳置钉点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尚没有探讨最佳胸椎椎弓根置钉方向的研究。
方法:对3具男性尸体标本(年龄65~70岁)进行薄层CT扫描,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导航系统虚拟置入966次椎弓根螺钉。对3种不同的置钉方法的置钉点和置钉方向进行有效椎弓根直径(Effective Pedicle Diameter,EPD)和最大置钉弧(Maximum Insertional Arc,MIA)的评估:(1)直线朝前法,(2)直线内前法,(3)解剖结构法。测算有效椎弓根直径的方法是:采用上述3种置钉方法分别置入不破坏椎弓根和(或)椎体的皮质骨的最大直径虚拟椎弓根螺钉,此螺钉的直径即为该置钉方法针对某一个椎体的有效椎弓根直径。最大置钉弧的测算方法是:对于一个确定的置钉方法的置钉点虚拟置入0.1 mm的虚拟螺钉,原则
是不破坏椎弓根皮质并且置入至少50%的椎体位置,其最上方和最下方微小直径虚拟螺钉的夹角是评估的角度,即为最大置钉弧。
结果:直线朝前法方向在矢状面的平均EPD为7.6±0.3(SEM)mm,而解剖结构法方向为9.1±0.3(SEM)mm——比直线朝前法增加20%(P<0.0005)。在横切面上直线朝前法方向和解剖结构法方向的平均EPD的分别为4.1±0.2(SEM)mm和5.0±0.2(SEM)mm,后者比前者也增加22%(P<0.0005)。上胸椎(T1-T4)、中胸椎(T5-T8)和下胸椎(T9~T12)不同置钉方向(无论矢状面或横切面)的EPD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直线朝前法置钉点在矢状面的平均MIA为18.7˚±1.1˚(SEM),直线内前法置钉点平均为25.8˚±0.8˚(SEM),而解剖结构法的置钉点平均为30.2˚±0.8˚(SEM)。解剖结构法置钉点的矢状面MIA比直线朝前法高38%(P<0.0005),比直线内前法高17%(P<0.0005)。在横切面上,直线朝前法和解剖结构法置钉点的平均MIA均为17.8˚±0.6˚(SEM),而直线内前法为18.6˚±0.6˚(SEM),并无统计学差异(P=0.086)。在上胸椎、中胸椎和下胸椎,不同置钉点的MIA在矢状面上有统计学差异,而在横切面上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有效椎弓根直径(EPD)和最大置钉弧(MIA)分别取决于置钉方向和置钉点。在横切面,解剖结构法方向的EPD大于直线朝前法方向。在矢状面,解剖结构法方向的EPD大于直线内前法方向。采用解剖结构法置钉点在矢状面可获得更大的MIA。本研究数据提示,当遇到胸椎椎弓根较小或需要置入较粗大的椎弓根螺钉时,采用解剖结构法置钉点并且采用解剖结构法方向,可获得较大骨性通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