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8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8-27 点击量:955   我要说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骨折后足的生理形态和结构发生紊乱,同时以跟距关节为主的足部多关节受累,将直接影响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跟骨骨折的类型多、情况复杂、处理方法多样、预后情况难测,其合适的骨折分型、治疗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术后处理等仍存在争议。为此,本刊特推出了“跟骨骨折”的重点专题,旨在围绕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求加强对新鲜跟骨骨折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诚如俞光荣教授所言,近20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计算机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对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认识的逐渐深入,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微创治疗技术在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施忠民等撰写的“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一文,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结合2.7mm锁定板内固定微创治疗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他们认为该方法在获得关节面直接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可避免和减少软组织并发症,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若能进一步加大病例数量、增加随访时间,并与传统内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则其结果会更为全面、准确。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数字骨科学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骨形态测量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其能够真实反映骨骼三维解剖形态结构和实际大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陈雁西等撰写的“跟骨外侧壁的三维形态学特征及跟骨解剖型钢板的匹配性研究”一文,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跟骨外侧壁做了比较全面的测量,同时选择13种型号跟骨解剖型钢板进行匹配性研究,其结果为跟骨骨折的解剖复位标准及畸形愈合矫形术前计划提供了一组比较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为后续创建科学、客观的跟骨骨折复位质量评估体系及畸形愈合的矫形手术等系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是数字化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为初步研究,故其结论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如感染、皮缘坏死和延迟愈合等)的发生率较高,如何降低手术切口并发症是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围手术期软组织的处理及手术操作技巧对减少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尤为重要。王焱等撰写的“软组织评估及干预策略对预防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的临床意义”一文,作者参照TschemeGotzen分类法,制定了围手术期软组织的评估标准,包括初始软组织评估和术前评估,并在临床对168例(207足)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疗效良好,为降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作者并没有将采用自制的软组织评估标准及干预策略的患者与未采用该评估标准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该评估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等仍需更多的临床实践加以佐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