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CT三维重建下髋臼形态的初步研究
第一作者:马卫华
2010-12-29 我要说
马卫华 张树栋 王诗军 盖青竹 赵中原 王维光 刘克贵
烟台山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下髋臼形态测量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Philip Brilliance 64层CT对69例无髋关节疾病的受试者进行骨盆连续扫描,利用CT的计算机工作站进行骨盆结构的三维重建,并测量计算髋臼上下径(suprainferior diameter,SID)、外展角(abduction angle,ABA)、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D)、前倾角(anteversiion angle,AVA)以及SID/APD比值。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侧间的差异。结果 69例受试者髋臼的ABA为41.00°±3.94°;AVA为11.63°±3.91°;SID为(59.03±3.73)mm;APD为(54.45±3.68)mm;SID/APD比值为1.135±0.069,其中男性1.14±0.06,女性1.13±0.07.男性受试者的SID和APD明显大于女性(p<0.001),切SID明显大于APD,但SID/APD比值,以及ABA和AVA在不同性别受试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侧髋臼的ABA、AVA、SID、APD以及SID/APD比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能够方便准确地测量髋臼形态。髋臼方向在不同性别和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别;男性髋臼大于女性,但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别。研究髋臼方向和大小对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