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型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与治疗

第一作者:王毅飞 

2012-05-18 点击量:1309   我要说

王毅飞 郭卫 姬涛 王师尧

目的 通过对肿瘤型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脱位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8例肿瘤型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3.8岁(16~41岁),均为原发性骨肿瘤,病理类型为骨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包括股骨下段肿瘤6例,胫骨上段肿瘤2例。平均截骨长度为14.6cm。手术入路选择膝关节内侧入路,对于胫骨上端肿瘤患者,我们术中均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覆盖于假体前方,将之与周围的肌肉筋膜缝合固定,以改善局部软组织覆盖。所选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旋转套筒长度为22.5mm (5例)和37mm (3例)。结果 术后脱位时间为平均9.3个月(10天至2年),5例患者发生1次脱位,3例患者发生2次脱位。发生脱位后1例在麻醉下手法复位成功,7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复位和(或)假体翻修术。发生脱位的患者均在手术后膝关节获得稳定。功能评价:应用MSTS 93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93,MSTS 93)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脱位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4.5%±15.2%,复位术后为67.2%±15.9%。脱位前与翻修术后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脱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分别为假体设计、肌肉及软组织张力不足、术后膝关节不合理康复锻炼。我们认为,通过改进假体设计如增长旋转套筒长度及加装防脱位装置等,执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术后功能康复计划、避免膝关节过屈等动作以预防脱位的发生。经切开复位及翻修术可获得膝关节稳定,并恢复患肢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