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中神经束功能及形态定位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

第一作者:罗鹏

2012-05-17 点击量:1493   我要说

罗鹏   张毅   戚剑    钟映春    刘小林

目的 探索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中不同性质神经纤维与功能束的组织学水平的形态学定位方法。方法 取自愿捐献新鲜成人尸体右侧正中神经作为样本进行连续冰冻切片,取形态完整标本切片30 个,首先采用单纯Karnovsky-Roots 法对神经切片染色(A 组,n=30),再依次行甲苯胺蓝染色(B 组,n=28)以及丽春红2R 染色(C 组,n=21)。每种染色完成后即于光学显微镜下分区显微摄影(× 100)并拼接成全景图像,比较不同染色方法下全景图像的纹理特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数量及平均灰度;并对比计算机自动获取神经束轮廓结果,以确立获取理想图像的染色方案。结果 A、B、C 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位点数量分别为(21.63 ± 4.06)× 102、(20.64 ± 3.51)× 102、(20.54 ± 5.71)× 102 个;平均灰度分别为(1.41 ± 0.06)× 102、(1.10 ± 0.05)× 102、(1.14 ± 0.07)× 102。各组间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位点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P=0.54);与A 组比较,B、C 组平均灰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A 组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着色;B 组髓鞘显示不满意;C 组可同时显示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染色,神经束和不同性质神经纤维纹理特征最显著,神经束边界轮廓最清晰,计算机处理时假阳性容易去除,图像分割最精确。 结论 Karnovsky-Roots- 甲苯胺蓝- 丽春红2R 三重复染方法不影响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阳性位点的表达,图像纹理清晰,较符合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时在组织学水平分辨及获取神经束功能状态二维图像的相关要求,有望解决周围神经组织形态学表达方式这一技术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