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治疗创伤后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

第一作者:王清

2012-05-16 点击量:737   我要说

王清  王高举  钟德君  修鹏  李森  王松

【摘 要】 目的 探讨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的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创伤后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rigid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RPTK)的疗效。 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RPTK患者20例,采用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矫形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男14例,女6例;年龄23~63岁,平均43.2岁。外伤至手术时间4个月~23年,平均1.4年。病变节段:T11 1例,T12 8例,L1 10例,L2 1例。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骨折椎体椎间高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腰背疼痛。 结果 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8年。1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凸加重,经延长制动时间获得稳定。末次随访时JOA腰背痛评分为(26.2 ± 3.9)分,较术前(14.0 ± 5.7)分显著改善(t=4.536,P=0.001)。胸腰段后凸Cobb角为(9.8 ± 5.7)°,与术前(43.2 ± 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骨折椎体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骨折椎体椎间高度恢复至骨折相邻椎体椎间高度的87.0% ± 11.2%。 结论 后前路联合环形松解、保留椎体后壁的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治疗RPTK,对脊髓干扰小,术中出血少,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和恢复椎间高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