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5-15 点击量:993   我要说

本期导读


    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占胫骨骨折的3%~10%,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和严重的软组织挫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损伤能量的不断增加,骨折形式越来越复杂,其治疗也成为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张等撰写的“伴踝关节脱位胫骨pilon骨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一文,认为人体遭受暴力导致胫骨pilon骨折时,若暴力继续传导至踝关节周围,造成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的进一步损伤,破坏踝关节稳定性,则易发生踝关节脱位。作者分析了胫骨pilon骨折的病理特征:①组成关节的骨性结构破坏,②韧带损伤,③关节稳定性破坏。对于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和踝关节脱位的胫骨pilon骨折,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尤为重要,且应选择“个性化”原则,根据骨折类型、踝关节损伤程度及相应的病理特征,制定合理而完善的治疗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其中多数是稳定、无移位的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有20%为移位、不稳定的骨折,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穿针、肱骨近端髓内钉、钢板螺钉固定、半肩关节置换等。老年人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因常伴有骨质疏松,治疗尤其困难。李健等撰写的“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比较研究”,对采用肱骨髓内钉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发现3种方法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髓内钉固定术较其他2种方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老年患者非常有益。
   桡骨头骨折占成人肘关节骨折的30%,5%~10%的肘关节脱位与肘关节周围骨折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桡骨头骨折。Mason将桡骨头骨折分为4种类型,对于无法重建的MasonⅢ型和Ⅳ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非常困难且具有争议。以往均采用桡骨头切除术,但存在许多远期并发症,如肘外翻、肘关节强直、桡骨残端周围软组织骨化、桡骨远端向上移位导致肘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及肘、前臂和腕部的长期慢性疼痛。为了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Speed于1941年首先提出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目前对于MasonⅢ型和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假体置换术,但2种方法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查晔军等撰写的“组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一文,发现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组配,可适应不同的个体、重建桡骨的长度、复制正常的桡骨头几何形态、恢复良好的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间的关系,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可靠方法之一,但是会产生诸如桡神经损伤、关节僵硬和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因此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对于严重粉碎的桡骨头骨折,无法达到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同时伴有韧带及其他骨性结构损伤时,可行桡骨头假体置换术。虽然假体材料和设计在不断改进,桡骨头置换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但无论何种假体,均存在松动、磨损以及与相邻关节不完全匹配等问题。本研究早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和随访。
    腕管综合征(CTS)是一种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性疾病,其特征为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到压迫。目前对于CTS的手术治疗,主要有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和内镜下腕管松解术。术后患者的症状一般都有所减轻,但仍有部分手术失败,据报道,有14%~32%的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或者复发性症状,其中12%的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CTS复发的主要原因有:①腕横韧带不完全松解;②腕管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③疼痛性瘢痕肥大;④复发性腱鞘滑膜炎;⑤手术所致正中神经或掌皮支损伤形成神经纤维瘤。冯仕明等撰写的“复发的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一文,采用显微神经松解联合带血管蒂小鱼际皮下脂肪瓣治疗复发的CTS患者,发现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能够彻底松解神经、并由带血供组织瓣提供良好的组织基底床,可进一步提高治疗优良率,是一种治疗复发的CTS的有效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