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比较

第一作者:李君

2012-05-14   我要说

李君 王新伟 袁文 陈德玉 陈宇 梁磊 王占超 姜东杰

摘要  5(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2005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 因多节段颈脊髓病 变分别接受椎管成形术的患者27例(A组):男21 例, 女6 例;年龄33~80 岁, 平均60.4 岁;减压3~6 个 节段。同期接受椎板切除内固定术的患者41例(B 组):男31 例, 女10例;年龄22~77 岁, 平均58.7岁; 减压3~6 个节段。术后随访12~46 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手术前后以Cobb 法测量颈椎前凸角度, 以 Ishihara 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 CCI), 并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比 较B 组中9 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B1 组)与32 例无C5神经根麻痹患者(B2 组)的手术前后颈椎前凸 角度及CCI。 结果 A 组C5神经麻痹发生率为3.7%(1/27), B 组发生率为22.0%(9/41),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4.32, P约0.05), 10 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平均于术后14 个月肌力恢复至4 级以上。B1 组手术 前后CCI改变率为38.07%±18.03%, B2 组为22.81%±12.71%,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 P约0.05)。 结论相比颈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术, 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C5神经根麻痹可能与颈 后路术后颈椎前凸增加有关, 神经根拴系效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