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振才:科学诊治股骨头坏死

2010-02-23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079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股骨头坏死为临床常见疾病,据美国统计资料,每年新发病例在1.5~2万,累及病例在3060万,以此为推算,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万,累积的病例就更可观。此类患者多属中青年,约55~60%累及双髋。该病致残率高,其自然病程研究显示,如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股骨头坏死会在发病后13年发生股骨头塌陷,最终引起严重的骨关节炎而造成患者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股骨头坏死并非“不治之症”,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尽可能地保存髋关节的功能,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获得正常的社会生活。
骨坏死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是骨坏死与修复过程,其结果导致正常骨组织与坏死骨之间形成一硬化带,使血管组织无法长入,坏死骨在失去正常结构的同时也丧失了生物力学的支持性能。股骨头坏死的软骨下骨板断裂,股骨头塌陷,久之髋关节产生严重的骨关节炎,引起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但是并非所有的股骨头坏死都会进展到股骨头塌陷,早期得到诊断并对可能发生塌陷危险的股骨头采取保存股骨头的微创手术方法,将股骨头内的坏死组织去除,植入自体骨及人工生骨材料,同时加入自体骨髓干细胞,促进骨质生长,达到正常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支撑作用,防止发生股骨头塌陷,保住股骨头或尽可能地延缓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早期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分期是取得保留关节治疗成功的关键。股骨头坏死可由创伤(股骨颈骨折,髋脱位等)和非创伤两大原因引起。在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由糖皮质激素及酗酒引起,要获得早期诊断往往困难,主要原因为多数病例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病人未及时就诊或医生对此病无警觉,而且多数病例仅作X线或CT扫描检查而股骨头坏死在I期均未能显示,即使已进展到II期,仍有部分病灶显示不清。要使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达到早期诊断,对高危患者尽早采用MRI检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列为高危患者包括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超过2000mg)或短期内冲击治疗,长期大量酗酒,髋部有外伤史高凝患者及在水下等有减压环境工作者。研究已显示,大剂量使用激素者,部分患者发生骨坏死,其在MRI显示最早可在用药后2周,多数在3月内均会显示。目前国内对股骨头坏死存在诊断扩大化,此倾向除有商业利益外,对典型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改变认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应清楚了解股骨头坏死首先受累的是骨及骨髓,因此在早、中期关节软骨并没有改变,即使股骨头开始塌陷,关节间隙仍可保留大部,此比较容易与首先侵犯软骨的病变,如原发或继发骨关节炎、类风湿及强直性脊柱炎、非特异性滑膜炎等相鉴别,因为这些病变在早、中期股骨头外形仍保持圆形时关节间隙已变窄或消失。因此,多数病例鉴别是不难的。X线摄片应包括正位和蛙式位,后者往往能更清楚显示Ⅱ、Ⅲ期病灶。CT扫描能更清楚显示病灶,特别Ⅲ期出现新月征(Crescent sign)提示软骨下出现骨折。
科学分期对选择正确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目前得到公认的分期方法为ARCO分期及美国宾州大学的Steinberg分期。两者基本类似,期是指所有的非侵入检查均阴性,Ⅰ期为X线、CT阴性,而骨扫描及MRI为阳性。Ⅱ期为X线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