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脊柱侧弯

2010-03-15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73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偏离身体轴线的一种脊柱畸形,但脊柱侧弯常常合并椎体的旋转,实际上脊柱侧弯是三维结构的畸形。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脊柱侧弯有先天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合并的脊柱侧弯、神经肌肉疾病合并的脊柱侧弯,如马凡氏综合征,先天性肌肉营养不良等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脊柱侧弯,其发病原因不同。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不清楚,可能和胚胎第5-8周脊柱发生异常有关。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生,目前认为可能主要和褪黑激素的分泌异常有关。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常存在脊柱侧弯畸形。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畸形,主要是由于肿瘤对椎体结构的破坏造成的。
【诊断】
(一)症状     
发现脊柱畸形的年龄,了解脊柱畸形发展的速度,伴发症状,如疼痛、易疲乏、运动后气短、心悸、下肢麻木、走路不便等,了解第二性征有无出现及出现的时间。
(二)体征 
1.全身检查:皮肤有无色素斑,心肺功能测定,称量体重,测量身高,检查有无其他并发畸形存在。
2. 脊柱侧弯的检查与评定
(1)用铅垂观察躯干的力线,检查双肩、躯干、皮纹、胸廓及骨盆是否对称,了解脊柱的平衡情况,记录弧度的位置及左右方向。
(2) Adam弯腰试验:上肢平举,双手指并齐,伸肘下垂向前弯腰,注意胸腰部的隆起情况,借以判断弧度和旋转方向及程度。也可用专门的测量仪检查并记录。
(3) 脊柱左右侧曲试验:注意脊柱棘突的线条的变化,以观察侧弯是否减轻和侧弯变化的大小,借以了解脊柱的柔韧性。
3.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功能及反射。
(三)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1) 摄脊柱全长(包括颈椎至骨盆)的立位正侧位X线片。小婴儿不能摄立位,只能摄卧位,但需要标记清楚,以资将来的比较。在小儿能够站立后,应尽量拍摄立位片,立位片较卧位片更能反映脊柱侧弯的真实情况。
(2) 测量侧弯弧度,Cobb角大于40°,常需器械矫正。
(3) 测量椎体旋转度,常用Moe’s法。
(4)脊柱左右侧屈正位片,帮助了解脊柱的柔韧性,以及脊柱融合节段。
(5) 有无其它并发的畸形或病变。
2. CT检查应作为脊柱侧弯的常规检查,以了解锥体、椎板情况,椎管有无狭窄,有无椎管分隔,脊髓情况;
3. MRI检查对了解脊髓情况更为准确;必要时可行脊髓造影,尤其是X线片显示椎体畸形,临床又有神经症状时。
(四)鉴别诊断   
    特发性脊柱侧弯要与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弯相鉴别。后者存在脊髓,外周神经或/和肌肉的病变。
【治疗】
一、年长儿型脊柱侧弯—采用一期手术或分期手术矫形
1.第一期手术:行脊柱前路松解融合术,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半椎体切除术,骨桥切除术,融合肋骨切除术等,并在椎间盘间隙植入自体或异体骨。松解术后一周左右,行脊柱牵引2~3周,常用的方法有双下肢股骨远端牵引及枕颌对抗水平牵引,头颅环——重力垂直牵引。
2.第二期手术:器械置入矫形及脊柱融合术。目前主要选用C-D类脊柱内置入器械。
3.术后处理:
(1)随时观察患儿双足趾活动,以了解脊髓功能。
(2)禁食24小时左右即可进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胃肠道反应,营养不良的患儿可给于不完全性静脉营养。
(3)每隔4~6小时,左右交替卧位,以免压迫伤口和皮肤褥疮。
(4)术后常规静脉用抗生素5~7天,以预防感染。
(5)术后3天看伤口,更换敷料。2周拆线,采用皮内缝合可免去拆线,并具美容效果。
(6)术后5~7天复查脊柱正侧位,了解手术矫形效果和植入器械位置。
(7)卧床3个月后开始逐渐下地活动,下地活动时宜佩带支具背心。
(8)平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对脊柱产生冲撞。
4.随访:每隔6个月~1年摄一次脊柱正侧位X线片,观察脊柱矫形效果维持情况以及植入器械的位置。
二、婴幼儿型脊柱侧弯—根据脊柱畸形情况,选择半椎体切除术,原位融合术,突侧前后路椎体融合术,器械内固定术,胸廓成形术,及皮下生长棒等矫形术等。
三、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的治疗
1.非营养不良型的治疗基本同特发性脊柱侧弯,但手术适应症为Cobb’s角30°。
2.营养不良型宜行脊柱前后路植骨融合,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前路脊柱融合可采用带血管蒂肋骨直接转移移植。
3.为防止术后再次出现侧弯或原弧度加重,手术的固定范围应超出X线片所显示的侧弯范围上、下各2~3个椎体。
4.脊柱融合术后植骨块假关节的预防:术中融合范围内椎板上的软组织及骨膜宜剥离干净,加大植骨量,采用自体骨、异体骨、人造骨,或加骨形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