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9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3-27 点击量:1027 我要说
本期导读
自1931年Smith-Petersen首先报告三翼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以来,用于该骨折的内固定已超过100种,其中滑动加压系统如多枚平行滑动加压空心钉应用最为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与此同时,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的颈短缩现象也并不少见。刘智等撰写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颈短缩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一文,通过对1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表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颈短缩发生率较高(41.8%),患者的骨密度值、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年龄及性别是影响其发生的因素,颈短缩会影响术后髋关节的功能,但并不影响骨折愈合,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这也从侧面说明:如何将骨折端加压与维持股骨颈长度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能是今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发展方向。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减少颈短缩的发生,避免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及寿命的延长,其发病日渐增高,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情复杂、特殊,术后死亡率高,如何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王晓伟等撰写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伤前健康状况、伤前生活自理能力、术后肺部并发症、并发症数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更好地提出预防策略和措施。虽然本研究对象仅来自于一家单位,且病例数偏少,但其结论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类骨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了获得更为确切的结论,我们建议临床医生针对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其治疗。
骨盆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开放性骨盆骨折占所有骨盆骨折的2%~4%,发生率较低,但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0%~16%,又称致命性骨盆骨折。此类损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骨盆感染。早期固定骨盆、控制大出血、处理合并伤及控制感染是成功治疗的关键。黎清波等撰写的“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一文中,作者率先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开放性骨盆骨折的创面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6例存活。该方法为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选择。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长期临床效果(包括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总结。
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是防止膝关节出现过度外旋和内翻的重要稳定结构,其损伤后可导致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对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错误诊断与治疗,会使重建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失效。因此,正确诊断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非常重要。目前,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检查方法很多,包括外旋反屈征、后外抽屉试验及外旋拨号试验等,但均存在一些不足。张晋等撰写的“外旋角度测量器与外旋拨号试验评估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一文中,作者发明了一种新的测量仪器——外旋角度测量器测量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此测量器所测得的结果与外旋拨号试验无明显差异,且较外旋拨号试验变异更小,更加节省时间和人力。虽然本研究的病例数偏少,且病例选择的一致性不够好,但其创新的方法为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