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7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3-27 点击量:1572   我要说

本期导读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因其解剖特点,股骨颈骨折后极易并发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颇为棘手。为此,本期特刊登了俞光荣教授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一文。文中不仅分析总结了股骨颈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案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学比较,而且还绘制了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流程图,为股骨颈骨折、尤其是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选择提供了参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关于临界年龄(60~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仍存在争议,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同时,我们也建议临床骨科医生能够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介入治疗过程,从而为此年龄段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客观、有效的指导证据。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成功地应用于骨关节外科已有40多年,其15年假体存活率达到90%。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相继出现。因此,学者们从未停止对THA显露方式的探索,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易诚青等撰写的“经骨膜下分离骨膜腱囊复合组织瓣的全髋关节置换后路重建技术”一文,创新建立了一种THA后路重建技术——骨膜腱囊复合组织瓣的骨膜下分离与重建技术,与传统后路重建技术相比,此技术在重建完整性、稳定性、愈合方式及功能预后方面更为理想,为THA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易而有效的显露方式。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技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术后脱位率。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且患者随访时间较短,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指征的判定仍需多中心、大宗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与循证医学方面的相关证据。
  Hoffa骨折发病率非常低,临床对其尚无全面的认识。Hoffa骨折位于膝关节内,创伤本身及手术操作过程均会对膝关节及相邻软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合理的治疗关系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李兴华等撰写的“Hoffa骨折的治疗”一文总结了20例24髁Hoffa骨折的治疗经验,提出螺钉固定是Hoffa骨折手术固定方法的“金标准”;对于不稳定Hoffa骨折,在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应考虑联合应用侧方支持钢板或后方抗滑移钢板固定。虽然本文为回顾性病例分析,但所收集的病例数相对较多、病例资料较齐全,尤其是作者创新联合应用侧方支持钢板固定不稳定Hoffa骨折,且取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隐匿性血管损伤临床并非少见。由于血管损伤部位深在、创伤后血压降低、血管壁破口小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容易被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损伤血管的及时、正确诊断及处理时间与死亡率、截肢率、感染率及肢体缺血性挛缩的病残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娟等撰写的“隐匿性血管损伤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策略”一文,指出隐匿性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具有延迟出现、多种多样和不典型的特点,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受损血管至关重要。这提醒创伤骨科医生应提高对此类患者的重视,即使患者就诊时距受伤时间已较长、临床表现不典型,也不可轻易排除血管损伤。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对隐匿性血管损伤的诊断都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血管造影;诊断的同时可立即行腔内栓塞,对危重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