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3-27 点击量:924   我要说

本期导读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是解剖复位内固定,对同时伴有喙肩韧带或肩锁韧带损伤者,采取积极的修复方法来维持锁骨近端及肩锁关节的稳定。但由于CraigⅤ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比较少见,且此型骨折粉碎严重,喙锁韧带与粉碎性骨折块相连,而与远、近骨折端均不相连,故其治疗难度较大,同时其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争议。杨顺等撰写的“锁骨远端切除缝合锚固定治疗CraigⅤ型锁骨远端骨折”一文,采用锁骨远端切除缝合锚固定治疗25例CraigⅤ型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较好。但由于患者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仍不确定,且对于此种切除锁骨远端的做法,外审专家意见不一:认为切除锁骨远端破坏了肩锁关节,会影响肩锁关节的远期稳定性。本刊作为学术探讨和争鸣的平台,鼓励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以期形成治疗共识。
  在过去的10年中已出版了大量关于髋臼骨折的文献,尽管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金标准”,但是髋臼骨折的治疗对于骨科医生依然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对于髋臼骨折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牛云飞等撰写的“大转子后半截骨在髋臼骨折手术显露中的应用”一文,对传统的大转子截骨术进行改良,创新采用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显露涉及臼顶后上部的髋臼骨折,临床应用患者经平均4年随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认为此入路能提供可靠的臼顶后上部显露。对此,亦有外审专家提出质疑:大转子截骨后还保留外展肌的附丽,有增加外展肌损伤的机会,这种改良比传统的大转子截骨有何优点?这样截骨的意义何在?本刊积极鼓励广大读者及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创新,哪怕是对目前常规技术的一点点改良。
  目前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已形成共识。内固定治疗中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影响疗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采用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国内外学者的意见不统一,国内学者更多倾向于采用闭合复位的方法。李欣等撰写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实际效果分析”一文,通过测量并比较闭合复位下和切开后骨折端的移位距离,认为切开复位比闭合复位更具优势。虽然本文病例数较少(12例)且只选择了2位测量者,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但此种做法却初步证明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难以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至于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面的比较,还有待于临床骨科医生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循证医学的证据。
  创伤造成内踝骨与软组织缺损,以往多采用踝关节融合处理,导致踝关节活动丧失,严重影响功能。如何重建内踝、恢复内踝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采用腓骨头重建成人内踝缺损的文献早有报道,且取得较好疗效。但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应用于儿童内踝骨及皮肤缺损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鲜有报道。儿童骨骼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内踝缺损必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发育与功能,其内踝缺损的重建显得尤为重要。刘勇等撰写的“游离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一文,利用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重建8例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且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为儿童内踝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但由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短,其确切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