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2011 拇外翻手术并发症

2011-12-02 文章作者:shenjie 点击量:273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拇外翻手术的并发症率不同的文献报道结果迥异,从1%到55%不等【1-10】。这可能最终取决于术者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拇外翻手术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坏死,骨折,伸拇畸形,拇外翻,血肿,拇外翻畸形复发,切口神经瘤,软组织感染,骨髓炎,曲拇无力,畸形愈合,骨不连,拇僵硬,缝线反应,拇趾短缩,转移性跖痛症等。
考虑到每个病人的不同生活方式,往往有着各自的手术需求及心理预期,对于医嘱的遵从性也大不相同,拇外翻手术失败的原因是困扰每个手术医生的难题。拇外翻目前的手术术式有上百种,各种术式有各自的适应症和预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术式,如何在手术中和术后更好的矫形及确保矫形效果,一直是足踝外科医生在考虑的问题,现收集我院临床上遇到的手术后失败的病例进行拇外翻手术失败可能原因的分析,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尽量避免。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58 岁,因“双侧拇外翻术后4 年复发”入院,查体见双侧拇趾外翻畸形,双侧第一跖趾关节向外隆突,拇囊形成,轻压痛,双侧第二跖骨头底部胼胝体形成,压痛(+),双侧第一跖偰关节活动度增大,负重下内侧纵弓塌陷。 X-ray:双足拇外翻。根据患者双足陈旧性手术疤痕的位置和患者自述,当时手术为微创单纯骨赘切除术。
病例2:患者,男,65 岁,主诉发现前足畸形10 年,右足矫形术后2 年,双侧下肢静脉曲张,双足足拇外翻畸形,双侧第一跖骨头骨赘形成,拇囊炎,右足第二趾缺如,第三趾骑跨,双足足横弓塌陷,足底胼胝形成,左前足跖侧压痛。双足趾背伸跖屈肌力减弱。X 线示双足拇外翻,右足第二趾缺如。此病人有个明确的病史即来我院就诊两年前有右足第二趾的切除史,回顾追问病史,得知患者依从性差且自愿要求切除第二趾,术后一年内右足的转移性跖痛得到明显缓解,但后有逐步加重,致第三趾骑跨,疼痛症状加重。
病例3:患者,女性, 42 岁,主诉:发现双侧前足畸形伴行走时疼痛十余年,曾与外院行微创拇外翻矫形术,术后曾出现伤口感染。查体见双侧足拇外翻,足弓变平,左拇外翻角约54 度,右拇外翻角约36 度,左双侧其余四趾呈锤状趾,双侧拇趾骨赘形成,拇囊形成,略有红肿,压痛(+),双侧第一跖楔关节活动度增大,双侧足底胼胝形成,压痛(-),双足活动可,皮肤感觉无异常,血供好。
病例4:患者,女,58 岁,双足拇外翻术后4 年,左足拇内翻2 年,查体示左足拇内翻,拇内翻角度15 度,右足正常。患者自述第一次术后双足活动正常,近两年出现左足拇内翻畸形,穿鞋子不合适以及拇趾疼痛。
拇外翻畸形复发
文献报道的拇外翻复发率高达16%,拇外翻畸形复发是拇外翻翻修的最主要原因。拇外翻复发的原因(见表1)众多,是否合理地选择拇外翻手术方式是避免拇外翻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拇外翻畸形复发一般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支具、肌力训练等等。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症状。对于症状明显影响工作与生活者,建议再次手术治疗。翻修术需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研究患者首次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判断拇外翻畸形复发的原因对于翻修手术的选择很有帮助。例如,选择远端跖骨截骨治疗重度拇外翻畸形可能导致畸形复发。跖骨头内移的距离受限于跖骨的宽度,内移超过50%还会造成内固定的困难;跖内收的病例可能低估了第一跖骨内移的严重程度;此外,术前忽略了第一跖楔关节稳定性的评估也可能埋下术后畸形复发的种子。在我们的翻修病例中有较多是接受微创拇外翻手术后出现复发的病人。虽然有学者报道微创结合中药内外运用治疗拇外翻畸形优达96.6%【11】,但对于这样的手术治疗方法我院一直采取不拒绝不接受的态度。拇外翻的形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维持第一跖列的肌肉肌力失衡。就像肩袖一样,软组织对于第一跖列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拇收肌肌腹强于拇展肌 拇短屈肌强于拇短伸肌,因此拇趾易于跖屈和外翻。拇收肌,拇短伸肌和拇短屈肌三块肌肉合力的方向使拇趾外翻而仅拇展肌使拇趾内翻,所以在拇外翻畸形出现时表明这几组拮抗肌的肌力已经失衡【12】,单纯的骨赘切除并不能从解剖基础上改变拇外翻的成因,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常常会导致复发。
改良Lapidus 手术是拇外翻翻修的常用术式【1】。虽然Lapidus 手术最初的设计是融合第一二跖骨基地同时融合第一跖楔关节,改良后的Lapidus 手术采用内侧楔骨的外侧面及跖侧面基底闭合楔形截骨融合第一跖楔关节。这一技术能够很好地控制关节面的轮廓并借此实施必要的第一跖列矫形。
Lapidus 手术用于拇外翻翻修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避免了再次截骨导致第一跖列的短缩。拇外翻复发除了肌力失衡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跖楔关节的活动度增加,桂鉴超【15】等做过关于第一跖楔关节(FTJ)的矢状面活动范围的临床意义研究,他们采用分析足前后负重片,观察FTJ 的形态,分为FTJ 向内倾斜和无倾斜及采用Lee 方法测量FTJ 活动范围,认为FTJ 韧带松弛,肌腱韧带失衡导致第一支骨头上抬,且FTJ 活动度的测量并不能被HA 和IMA 取代,所以对于FTJ 活动度大的患者应该行lapidus 手术。第一次手术没有全面的估计患者拇外翻的严重程度,故而在翻修术时,我们可以加做Akin 截骨,通过矫正趾间关节的外翻增强翻修手术的矫正能力往往得到较好的效果且很少有并发症出现。Keller 手术通常保留用于对拇指功能要求不高的老年翻修病例。
第二趾截趾
重度拇外翻合并有第二趾骑跨的病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鞋子,第二趾疼痛往往是最主要主诉,甚至有病人主动提出切除第二趾。M.anwer【13】曾随访拇外翻足趾手术失败后做第二趾切除术的39例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因为第二趾骑跨和严重的锤状趾而进行的第一次或仅有的一次第二趾切除手术,一组是因为拇外翻复发或者近节趾骨或远节趾骨融合失败后的挽救手术,随访10 年,以Maryland Foot Score Profile(MFSP)为评价效果标准,优良率为100%。R.O.Sundaram 等【14】在1999.1-2001.12 之间根据以下标准做了7 例第二趾切除术:年龄>70 岁;拇外翻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有第二趾骑跨;穿鞋子时有明显疼痛;对于骑跨的第二趾保守治疗无效;患者不想行拇外翻及第二趾矫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8 个月(10-44 月),几乎所有病人对手术效果都满意,且他认为第二趾切除术对于高龄且首次手术的患者预后会更好。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也常常遇到因为拇外翻畸形而在外院做了第二趾截趾的病例,因为缺少他在外院手术前的一些临床资料,对于第二趾切除时对周围肌肉肌腱的处理并不清楚,不过术中所见拇收肌肌腱没有被松解的痕迹。手术后患者往往还是穿日常的鞋子,活动量并没有减少,致畸力持续存在使外翻的拇趾越过原本阻挡它的第二趾进而发生“第三趾骑跨”。
拇内翻
拇内翻多为医源性引起(见表2),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扩大了Mcbride 的手术指证,将之用于矫正严重的拇外翻,外侧关节囊的过度松解和内侧关节囊的过度紧缩会导致拇内翻的发生,且术中切除拇短屈肌的腓侧头和切除腓侧籽骨会大大增加拇内翻的发生概率。【6】

拇内翻往往会进展成拇指僵硬以及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因此一旦出现拇内翻我们倾向于手术翻修。拇内翻翻修术前必须充分评估内翻的拇趾是否可复,拇趾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的活动度,疼痛的部位,拇趾长屈肌及长伸肌的肌力。对于未出现关节炎的屈曲性拇内翻畸形可采用软组织手术,包括拇展肌延长,外侧关节囊紧缩,拇短伸肌腱固定以及拇展肌肌腱反向移位。对于不可复的、僵硬的或是出现疼痛的较为严重的拇内翻病例,软组织手术无法达到满意的翻修效果,跖趾关节融合手术无法避免。
畸形愈合
第一跖骨的畸形愈合往往耐受度很差。背侧成角和第一跖骨抬高可以导致转移性跖骨痛,胼胝痛和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原因包括术中体位不当,内固定物断裂,内固定不当导致截骨不稳定,患者依从性差等。开放或闭合截骨与V 形截骨相比稳定性较差,而近端截骨承受的应力高于远端截骨。
对于不同截骨方式的内固定选择,截骨方式与部位的选择,患者有无骨质疏松以及术中对内固定稳定性的及时评估是避免第一跖骨畸形愈合的关键。手术治疗第一跖骨畸形愈合需要重新截骨矫正畸形的部分,重建第一跖列的正常对线恢复步态功能。
缺血性坏死
第一跖骨缺血性坏死十分罕见,拇外翻术后出现第一跖骨缺血性坏死与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有关,可能的病因包括局部和系统的因素。
局部因素包括骨科器械引起的高能良性坏死以及第一跖趾关节周围过度解剖。供应第一跖骨的血管网从背外侧的皮质进入第一跖骨。该部位的截骨或关节囊的过度游离可引起血供的破坏。此外,有学者认为外侧关节囊的松解及拇收肌的松解也增加第一跖骨缺血性坏死的风险。系统性因素包括吸烟,类固醇激素。代谢性疾病,血红蛋白病和酒精成瘾。
无症状的病例可以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拇趾制动。对于症状进展的病例有较多的手术方式可以选择,症状较轻的病例可采用第一跖趾关节滑膜切除,骨赘切除同时行软骨下骨砖孔。严重病例可选择第一跖趾关节成型或融合手术。
我们将拇外翻矫形失败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的矫正术式
拇外翻手术的手术适应症正确与否对于手术的预后极其重要,拇外翻根据拇外翻角度、第一跖间角度、第一跖楔关节活动度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症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如Mitchell 术式适应症为年龄15-55 岁,跖间角15°-25°,跖趾关节无脱位,无跖趾关节炎。Wilson 术式适应症同Mitchell 术式,但是第一跖骨较短和跖骨关节面倾斜者不适合。Austin【17】等 回顾了 300 例跖骨远端chevron 截骨, 当拇外翻角度>35°,跖间角>15 度时术后复发率为10%,Meirer【18】等报道跖间角>12°时Offset-V 术式的优良率为90%,跖间角<12°时,优良率为74%2. 引起拇外翻的原因未被矫正、纠正幅度较小或过大目前对于拇外翻的术式有上百种,需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除了上述把握各个术式的适应症外,也要严格掌握各个术式的矫形原理和矫形范围。Mcbride 术式是切断拇收肌止点和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的紧缩,术中需要对拇收肌止点切断,如果切断的不完全,籽骨的位置不能矫正,那么发生拇外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相应的,如果内侧关节囊紧缩过度的话,则容易导致拇内翻畸形的产生,一般是在术中使拇趾位于中立位或者轻度内翻<5 度。【16】
3.术后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完整
拇外翻手术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矫形术,足的骨骼和肌肉需要保持一个运动平衡状态,所以在手术室静卧状态下的矫形和日常生活中的负重和运动状态,对于拇趾的位置和周围的关节囊和肌肉要求不同,在拇外翻术后一般需要在使矫形后的拇趾处于中立位或轻度内翻位,可以运用mann 法绷带缠绕和与第二趾之间夹棉纱布,3-4 周后去除。另外在伤口换药时防止拇趾的过度跖屈和背伸。
4.又出现了新的导致拇外翻发生的原因
在临床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病人,由于拇外翻就诊,X 线显示第一跖趾关节为脱位,第一跖楔角和跖间角异常,采用跖楔关节融合术后,术后恢复可,但是如果病人重新穿上高跟鞋或者其他不合脚的鞋子,可能又会出现拇外翻的复发,这时的X 线检查就是第一跖趾关节脱位。所以由于拇外翻产生的原因很多,所以在拇外翻复发时应该进一步的跟第一次的术前拇外翻状况进行比较。
为了减少拇外翻手术后并发症率,手术前需要仔细评价患者足部骨性与软组织状态、导致畸形与症状的原因、患者的期望值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拇外翻原因复杂,导致畸形的因素多样,手术方式众多,患者主诉与期望值不一。如何认识导致临床症状的根本所在,解决患者的要求,选择合理合适的治疗手段,是医生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不能单靠一种手术或手段来解决所有问题。了解必要的生物力学机制与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临床中所见拇外翻失败的病例多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所以要降低失败率,对拇外翻的病因、病理机制和各种矫形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技巧的熟练掌握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Coetzee JC, Resig SG, Kuskowski M, et al. The Lapidus procedure as salvage after fail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Surgical technique.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4;86(Suppl 1):30–6.
2. Coughlin MJ, Grebing BR, Jones CP. Arthrodesis of th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for idiopathic hallux valgus: intermediate results. Foot Ankle Int 2005;26(10):783–92.
3. Cronin JJ, Limbers JP, Kutty S. Intermetatarsal angle after first metarsaophalangeal joint arthrodesis for hallux valgus. Foot Ankle Int 2006;27(2):104–9.
4. Grimes JS, Coughlin MJ.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arthrodesis as a treatment for failed hallux valgus surgery. Foot Ankle Int 2006;27(11):887–93.
5. Horne G, Tanzed T, Ford M. Chevron oste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4;183:32–6. Complications and Revisional Hallux Valgus Surgery483
6. Jarde O, Chabaille E, Ganry O, et al. [Recurrent hallux valgus treated with metatarsophalangeal arthrodesis. A series of 32 patients]. Rev Chir Orthop Reparatrice Appar Mot 2001;87(3):257–62 [In French].
7. Kitaoka H, Patzer G. Arthrodesis versus resection arthroplasty for failed hallux valgus operation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8;347:208–14.
8. Lagaay PM, Hamilton GA, Ford LA, et al. Rates of revision surgery using Chevron-Austin osteotomy, Lapidus arthrodesis, and closing base wedge osteotomy for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J Foot Ankle Surg 2008;47(4):267–72.
9. Leemrijse T, Hoang B, Maldague P, et al. A new surgical procedure for iatrogenic hallux varus: reverse transfer of the abductor hallucis tendon: a report of 7 cases. Acta Orthop Belg 2008;74(2):227–34.
10. Lehman DE. Salvage of complications of hallux valgus surgery. Foot Ankle Clin 2003;8(1):15–35.
11. 石 凯 刘志刚. “跖袖"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 年第25 卷第3 期P266-269
12. 赵立力 , 张英泽 , 宋朝晖 . 拇外翻矫形后并发症的特殊性. 中国临床康复 第 10卷 第 14期 2006-11-25出版 P29-33
13.M. ANWAR AND M.S. SUNDAR . Results of second toe amputation: for overriding second toe with asymptomatic hallux valgus and as a salvage procedure following failed hammer-toe surgery. Foot and Ankle Surgery 2002 8:85-88
14.R.O.Sundaram , H.P.J.Walsh. Amputation of across over 2nd toe in the presence of hallux valgus. TheFoot13(2003)196¨C19
15.桂鉴超 ,顾湘杰,,马昕 ,陈劲松,王旭.第一跖楔关节矢状面活动范围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中华外科杂志 2005 年 2 月第 43 卷第 4 期 P259-262
16.赵立力 , 张英泽 , 等.拇外翻矫形后并发症的特殊性. 中国临床康复 第 10卷 第44 期 出版2006-11-25 P29-33
17.Austin DW, Leventen EO. A new osteoto my for hallux valgus. Clin Orthop1981;157;25-30
18.Meier PJ, Kenzora JE.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distal first metatarsal osteotomies.Foot Ankle Int 1985 6(1):7~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