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46例脊柱损伤病人伤情分析
2011-11-28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屠重棋 周春光 李涛 等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脊柱损伤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院共收治146例地震致伤的脊柱损伤病人,其中男79例,女67例,年龄11~88岁,平均51岁;收集所有病人的相关数据,作流行病学分析,在完成总体的描述性分析后,进行亚组分析以探明青壮年与老年人脊柱损伤的不同特点。排除单纯脊柱附件(棘突、突、椎板)骨折17例、无法纳入Denis分型的AO 分型为A2型骨折1例及上颈椎损伤患者9例,余119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按年龄分为两组:A 组(年龄<65岁)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B组(年龄≥65岁)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60~88岁,平均71岁。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使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有显着性差异。
结果 导致脊柱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高处坠落伤(27.40%)及重物砸伤(67.81%);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以爆裂骨折(54.62%)和压缩骨折(33.61%)为主;有31.51%的患者发生了较严重的神经损伤(根据ASIA 脊髓损伤分级为A、B、C级者);受伤部位最多见于胸腰椎(78.77%);有52.74%的患者并发了其他部位损伤,以肢体骨折(30.14%)和肋骨骨折(19.86%)最多见;有22.60%的患者发生了多发脊柱损伤。比较A、B 两组临床资料,A 组发生高处坠落伤的比例(34.62%)远高于B组(12.20%);A 组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58.97%)最多见,B组以压缩骨折(48.78%)最多见;B组严重神经损害的比例(24.39%)明显低于A 组(44.87%);B组复合伤的比例(70.73%)明显高于A 组(43.59%);B组发生多个椎体损伤的比例(39.02%)明显高于A组(21.79%)。
结论 汶川地震伤员脊柱损伤的主要原因为重物砸伤及高处坠落伤,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为主,发生脊髓损伤、复合伤、多个椎体损伤的比例高。青壮年伤员主要骨折类型为爆裂骨折,同时有较高比例的严重脊髓损伤;老年伤员主要骨折类型为压缩骨折,同时有较高比例的合并伤及多节段的脊柱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