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足底压力分析对先天性马蹄足手术疗效评价

2011-11-01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 韩久卉 曹进超 点击量:197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目的 应用平板式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明确先天性马蹄足患儿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点,并测量这些参数的术后变化,评估术后患足功能;结合物理测量和放射学测量参数对手术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应用Footscan USB2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底压力进行测量,得出10个解剖分区的触地百分比、负载率、最大压强及压力等的参数,并根据足着地过程中压力中心的移动轨迹,结合手术前后X线测量和物理测量回顾性分析70例(103足)先天性马蹄足的手术疗效。将1996~2010年收治的未行骨性手术的马蹄足患儿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手术时间较早(1996.10-2006.7入院)、没有进行术前足底压力分析患儿,这组与正常同身高、体重的儿童进行对照。乙组为2006.7-2008.5入院患者,有手术前后足底压力参数。甲组共42例62足,平均11.6岁。按Dimeglio分型:Ⅱa型12例(17足),Ⅱ b型25 例(37 足),Ⅲ型5 例(8 足)。乙组共28 例41 足,平均6.4 岁。按Dimeglio分型:Ⅱ a型5例(9足),Ⅱ b型20例(27足),Ⅲ型3例(5足)。手术方法为跟腱延长、肌力平衡外固定术,对Ⅲ型加内后侧软组织松解。将所有患者按HuangYT标准进行评分,并对所测参数行统计学分析。HuangYT标准评定:患者评定5分,功能评定45分,形态评定30分X线评定20分。
    结果
    1甲组平均随访6.8年,最短4年,最长12年2个月。患儿术前HuangYT 评分59.16±8.03,术后88.25±8.25,优32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0.48%;乙组平均随访2.6年,最短2年,最长4年3个月。患儿术前HuangYT评分61.72±7.16,术后86.79±6.24,优21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86%,两组术前后HuangYT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甲组回访患者术后和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足底各个区域压力峰值、接触面积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3乙组回访患者术前、术后测试结果比较,术前第一趾、第一跖骨、第二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区域压力峰值均小于术后,第2-5趾、第4、5跖骨区域压力峰值大于术后;术前第一趾、第一跖骨、中足、足跟内侧区域接触面积小于术后。
    4甲、乙两组术后动态足底峰值压力位于第二跖骨区域。
    结论 动态足底应力分析可对先天性马蹄足术后功能进行直观的评价;明确术后残余畸形程度;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客观评定马蹄内翻足疗效、指导进一步康复和治疗的定量分析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