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2007-02-03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205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即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但由于忽视了部分骨折存在不稳定因素,往往导致畸形愈合、桡腕、桡尺骨关节炎、握力下降、Sudeck骨萎缩以及指僵直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以及对桡骨远端骨折认识的提高,桡骨远端骨折已成为创伤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在治疗技术上有了许多改进,但结果并非令人十分满意。本文就目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其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一、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
   1814年Colles首先描述了桡骨远端骨折,后人一直称之为Colles骨折,以后为有别Colles骨折背侧移位的特点,又将掌侧移位的骨折称为Smith骨折,将波及关节面的骨折称为Barton或反Barton骨折。虽然此类命名对临床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该分类法比较粗糙,易引起混淆,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1967年,Frykman提出的分类法将桡骨远端分为关节内、关节外(波及桡腕关节、桡尺关节以及桡腕、桡尺两个关节)共8种类型,其优点在于考虑到了桡腕关节和桡尺关节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重要性。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它只强调骨折的部位而忽视了骨折的移位情况。
1984年Melone对关节内骨折的分类作了进一步修改。即细分为四个亚型:Ⅰ型为无移位的轻度粉碎骨折;Ⅱ型月骨凹陷,冲椿样骨折,伴前后移位;Ⅲ型伴桡骨干骨折;Ⅳ型横行粉碎伴有关节面的旋转。该方法也并不全面。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AO分类方法。即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关节外(A型),部分关节内(B型)和完全关节内(C型),每一型进一步分为三亚型,该分类法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了更为通用的国际分类法,此外还有根据损伤机制来分类的方法等等。总之,随着人们对桡骨远端骨折认识的提高,分类方法将更趋合理,更能指导临床治疗。
二、桡骨远端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桡骨远端通常定义为桡骨茎突上3cm以内。远端与近排腕骨形成桡腕关节,与尺骨远端形成下尺桡关节。桡骨远端关节面呈一浅扁型凹面,并向掌侧、尺侧倾斜,倾斜度称为掌倾角及尺偏角,正常掌倾角为11~12°,尺偏角为22~23°,桡骨茎突超出尺骨茎突的长度称为桡骨远端长度,正常为11~12mm。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远侧缘有一三角纤维盘附着,其止点位于尺骨茎突的基底部。
   据Palmer等研究,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承受约80%的轴向载荷,而三角软骨盘和尺骨仅承受20%载荷。Shart等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当桡骨远端向背侧成角畸形45°时,65%的轴面载荷直接作用于尺骨。Kihara等生物力学研究证明随着桡骨远端背侧成角增加,下尺桡关节出现不协调,背侧成角大于20°时最为明显,同时可引起骨间膜紧张,限制了桡骨的旋前和旋后,如果远端塌陷引起尺骨相对长度的变化(即马德隆畸形)同样也改变了腕关节载荷方式。Palma等发现,当桡骨远端骨折嵌插2.5mm时,尺骨轴向载荷将增加4%。这种异常的载荷方式,不仅增加了应力接触部位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危险,而且可导致尺桡关节不稳。
关节内骨折关节面残留移位对腕部功能影响也很大,据Knirk和Jupiter报道,关节面如出现2mm以上台阶,100%患者导致创伤后骨关节炎,Barati等发现关节内骨折移位2mm时,关节内平均应力增加27%,最大应力增加51%,超载区增加8倍,同时关节表面移位,最大应力的中心转移到尺骨,腕骨的位置和运动也发生变化。这是导致腕部创伤性骨关节炎最主要的原因。
三、目前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
1. 经皮穿针固定
(1)桡骨茎突穿针:1908年Lambotte首先使用单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穿针固定,后来Mah等建议改为2根略为成角的克氏针固定。缺点是不能固定桡骨远端尺侧和背侧的骨块。
(2)经皮穿针加石膏外固定:1932年Bokler首先作用,将克氏针留于皮外,应在石膏内起着维持位置的作用。
(3)不固定下尺桡关节的经尺骨穿针固定术:1952年由Depalma首先报道用1根克氏针成45°从距尺骨茎突4cm穿针,经尺骨进入桡骨茎突,固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4)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交叉穿针固定术:1975年由Stein等首先报道使用,是在Lambotle基础上在桡骨远端尺侧背侧再穿入1根克氏针,并与第1根克氏针交叉固定远端尺侧、背侧的骨折块。
(5)UhL技术:1976年UhL等首先使用,方法是在Lambotle的基础上再用1根克氏针经尺骨、桡尺关节穿针进入桡骨。
(6)Kapankji技术:1976年Kapankji首先报道使用,即经骨折部位穿两根克氏针固定术,这是唯一一个将克氏针直接经骨折部位穿入桡骨远端的方法,克氏针不是直接固定骨折块,而是起到支撑作用。1987年又改为3根,即背侧2根,桡侧1根,以纠正掌倾角和尺偏角畸形。但对于关节内严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