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第一作者:沈晓龙

2011-10-20 点击量:840   我要说

沈晓龙  田 野  东 人  曹 鹏  周许辉  袁 文

【摘要】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评价后凸曲度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3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C7的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节段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I)及后凸指数(K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后凸节段C2~C5 11例,C2~C6 5例,C3~C6 7例,后凸平均累及椎体4.2个(平均累及3.2个椎间隙);后凸顶点均位于椎体的后上缘,位于C4 16例(69.57%),C5 7例(30.43%);C2~C7后切线角9.8°~75.1°,平均37.1°±16.7°;C2~C7的Cobb角为4.7°~68.3°,平均35.6°±14.5°;后凸节段后切线角19.8°~120.6°,平均54.8°±23.9°;后凸节段Cobb角21.8°~96.3°,平均53.7°±19.7°;颈椎曲度指数(CI)8.6~79.8,平均37.7±20.5;后凸指数(KI)15.2~141.9,平均53.0±29.1。统计学分析显示,后凸指数与后凸角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后凸顶点位于椎体的后上缘,后凸范围仅累及部分颈椎节段,后凸节段的后凸指数可准确地反映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