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头假体置换在桡骨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1-10-11 文章来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张光明 戈涛 王建炜 肖学军 杨运发 邝炯祥 点击量:2704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目的 探讨双动头假体置换治疗在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初步疗效及术后患者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对2004年10月—2011年1月共10例Mason 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行双动头假体置换手术。双动头假体均选用法国Tornier公司产品,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分布26岁—65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3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摔倒4例,车祸致伤6例。骨折分型Ma son Ⅲ 型6例,Mason Ⅳ 型4例。合并R侧副韧带损伤3例,冠状突骨折2例。术前均行双侧肘关节正侧位X光片,CT三维重建,并给予髓腔大小测量,指导选择合适假体。入院致手术时间平均为5天。手术入路均为Kocher入路。术后处理为术后48小时拔出引流管,并屈肘90°中立位固定3-4周,合并桡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屈肘旋后位固定。
     结果 10例患者均得到3-60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按照Brobery-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优3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0%。10例患者中肘关节屈曲/伸平均丢失10°/5°,旋前/旋后 评均丧失5°/8.5°。
    讨论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上尺桡关节组成,而桡骨小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占肘部骨折的17%—19%。有研究表明:当腕部受纵向力时,仅15%—20%的传导经尺骨传递,其余均桡骨传递,负荷使桡骨发生近侧移位和中段桡曲,增加骨间膜中部的紧张度。远端负荷最多经肱尺关节传递占全部负荷的43%,而肱桡关节占57%,绕骨头是防止肘外翻的重要结构,其作用仅次于尺侧副韧带。对于桡骨小头骨折临床上采用最多的分型为Mason分型,即Ⅰ型,骨折无移位(边缘骨折);Ⅱ型,骨折块有移位;Ⅲ型,粉碎性骨折;Ⅳ型,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后脱位。对于Ⅲ,Ⅳ型骨折,过去常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但存在如肘关节外翻,迟发型尺神经炎,肘关节僵硬,异位骨化,肘关节骨性关节炎,肘、前臂、腕部长期慢性疼痛等并发症。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手术的出现,对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带来了不良的后果。特别是假体制作水平的提高,双动头假体设计上更加保证了假体的抗外翻,外旋的稳定性,钴-铝合金外壳杯也更加抗磨损,杯与假体球头组成的半限制型球关节在各平面上均有35%的活动范围,使假体在肘关节各方向活动中与关节面有更好的匹配,减少了可能的肱桡关节间的应力疼痛和不稳。虽然,双动头假体置换在粉碎性绕骨头骨折中取得了初步的治疗效果,但因为样本尚不够多,造价昂贵,尚需大宗病例的进一步循证归纳和长期随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