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进展
2007-06-11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251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一、骨缺损及骨不连的显微外科治疗
(一)肱骨缺损、骨不连的显微外科治疗
肱骨不连或缺损,常采用带蒂骨移植治疗。
1.肩胛骨瓣:肩胛骨部位隐蔽,表浅,血供丰富,腋缘和肩胛冈均有相当骨可供采用,切取后对上肢功能无明显影响。常用的有4条血管蒂,即:旋肩胛血管、胸背血管、颈横血管浅支和肩胛上血管冈下支。这些血管位置较恒定,易于解剖,局部旋转可以修复肱骨上段骨缺损及骨不连。
2.肱骨骨膜瓣:三角肌止点附近骨膜,血管蒂来自肱动脉,切取此处骨膜瓣向下转移治疗肱骨下1/3骨缺损。桡侧副动脉是肱深动脉的延续,沿桡神经沟下行,分支分布肱骨远端外侧半骨膜。此处骨膜瓣位置表浅,血管蒂长,解剖位置恒定,向上转位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
(二)尺桡骨骨缺损、骨不连治疗
1.旋前方肌骨(膜)瓣:骨间掌侧血管紧贴骨间膜下降,至旋前方肌上缘发数支进入旋前方肌和骨膜支,营养尺桡骨骨膜,血管蒂长约6.9±0.6 cm,因此,可切取以骨间掌侧血管为蒂的旋前方肌桡骨或尺骨附着处骨膜瓣,转移于尺桡骨缺损或骨不连部位〔2〕。
2.桡骨膜瓣:桡动脉尚发出桡骨的分支,以桡动脉为蒂切取桡骨(膜)瓣,局部转移治疗尺桡骨骨不连,但用此骨骨膜瓣若以桡动脉为蒂,牺牲一条重要动脉,现临床只选用于个别病例。
(三)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及月骨坏死的显微外科治疗
腕舟骨骨折和月骨骨折或脱位,常发生骨不连或缺血性骨坏死。利用带血管蒂骨(膜)瓣植入可以改善骨的血循环,促进骨愈合〔3〕或用带血管蒂尺骨瓣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不连〔4〕。
1.带血管蒂掌骨(膜)瓣:第二掌背动脉在桡侧腕长、短伸肌之间起于腕背动脉,沿骨间肌肌膜下行至远侧,在掌指关节平面发支营养掌骨头,以该血管为蒂切取掌骨头骨(膜)瓣,向近侧转移治疗陈旧舟骨骨折、骨不连或月骨缺血性坏死〔5,6〕。
2.前臂骨间掌侧血管背侧支为蒂的桡骨(膜)瓣: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自旋前方肌上缘发出,穿骨间膜下缘走向前臂背侧,走行于桡骨的远端和腕掌背侧并营养桡骨和腕骨,参与组成腕背动脉网。桡骨(膜)瓣以背侧支为蒂,旋转可植入舟骨或月骨。
3.桡动脉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膜)瓣,或在其上方2 cm处的桡骨(膜)瓣:桡动脉由桡骨前面桡骨茎突下端斜过拇长屈肌腱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至鼻烟窝,在窝内向尺侧发出腕背支,该腕背支发支分布桡骨茎突,可设计以此支为蒂的桡骨茎突骨(膜)瓣或其上方2 cm处的骨(膜)瓣,向前移位植入舟骨或月骨〔3〕。
(四)股骨颈骨折骨不连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微外科治疗
对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当前常用的方法是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植及血管束植入。
1.髂骨瓣或髂骨(膜)瓣:髂骨嵴供骨量较大,以松质骨为主,愈合能力强。髂骨瓣的血管蒂有:旋髂深血管,臀上血管深上支、浅中支,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第3、4腰血管后外侧支和腰血管髂支。上述各种血管蒂的髂骨(膜)瓣各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治疗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的骨移植,以选用旋髂深血管和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为佳。还可在植骨的同时向股骨头内植入血管束,血供效果更佳〔7,8〕。
2.大转子骨(膜)瓣:股骨大转子的血供丰富,由旋股内侧血管深支、髋下血管吻合支、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和第一穿血管升支形成股后十字吻合,交汇于大转子的后外部。上述血管均可分别形成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膜)瓣传位植骨修复髋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