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2009-02-24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556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美国目前每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达25万人,专家预测到2040年该数字将达到50万人。90%的髋部骨折发生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3/4发生于女性[1]。

  传统的牵引治疗要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非常困难。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很多,据文献[2]报道,保守治疗引起髋内翻的发生率高达40%~50%,死亡率高达35%左右。因此,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早期手术治疗被认为是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3]。

  目前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种类较多,常用的为钉板固定装置和髓内固定装置,此外还有外固定支架及人工关节置换等。钉板固定装置有AO/ASIF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等,髓内固定装置有Ender钉、Gamma钉、PFN等。然而大量不同种类内固定装置的出现和存在,说明这些内固定物均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多集中于改进骨折的治疗方法,对内固定器械做了不少改进,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1、钉板内固定

  角度钢板由AO学派首先应用,由于其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出血多,术中很难达到钢板与股骨干的帖服,骨折断端无加压作用,术后易出现钢板松动和断裂,临床上已很少使用。近年来,有些学者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李永刚等[4]认为,解剖钢板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包括Richards钉板、DHS、动力髁螺钉等。以Richard钉为代表的加压髋螺钉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其动力化特点符合AO生物力学观点。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一直是国内外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经典方法[5],临床实践证明其疗效明显优于固定角度的内固定。1990年以后DHS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疗效一直比较稳定[6]。

  随着DHS应用病例的不断增多,近年来亦出现了不少固定失败的病例。俞光荣等[7]认为DHS存在以下缺点:a)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质把持力弱,易发生股骨头切割,轴向滑动使股骨颈长度变短,远侧骨干向内移位,肢体短缩,外展肌力臂减小,使部分患者留有髋内翻及外旋畸形;b)DHS为单钉固定系统,生物力学试验证明无有效抗旋转作用。要达到抗旋转作用,往往还要增加置入到股骨颈内的防旋螺钉;c)术中创伤较大,需要广泛剥离,切口长,出血量多;d)该系统固定股骨头颈的杠杆力臂较长,抗剪切力作用较小,固定的稳定性较差;e)DHS对稳定的骨折固定失败率低,但对粉碎性骨折以及转子下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却有较高的失败率。Haidukewych等[8]报告DHS治疗的失败率达24%~56%。因此,术前根据Evans分类和Singh分类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和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类,对于Evans分类属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并伴有Ⅲ级以上骨质疏松的病例,不应首选DHS治疗[9]。反转子间骨折或伴有转子下骨折时常见骨折端分离,更易发生内固定失效,最终导致骨不连,为DHS手术禁忌证[10]。

2、髓内固定

  目前常用的髓内固定可分为股骨髁

分享到:
已有 1 条评论
登录|注册后发表评论!
李清举 #1
写的好啊,就是没有完整的文章!!!!!!!!!遗憾
发表于:2011-12-20 14:12:07  IP:113.7.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