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2010-01-06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222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5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手术疗效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采用Olerud、Molander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良率达91.4%,疗效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和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和有效的内外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 
    本院自2003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三踝骨折病人58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受伤情况:重物砸伤25例,机动车撞击伤16例,高处坠落伤13例,骑自行车跌倒扭伤4例。开放性骨折42例,闭合性骨折16例。按Weber的AO分型,B型32例,C型26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肢大腿中段上气囊止血带。若为开放性骨折,则手术入路视开放伤口的位置而定,一般优先以清创伤口为手术入路,适当延长扩大手术切口。若为闭合性骨折,其体位和入路根据后踝骨折片的位置而定。如骨片位于胫骨远端外侧,则先采用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腓骨长短肌,剪开肌鞘,分开肌间隙,向两侧牵开腓骨肌,暴露后踝,在跟骨上横穿一斯氏针,在牵引跟骨下充分暴露胫距关节,将后踝复位,先打入1枚克氏针作固定针,再以大小适当钻头由后向前钻孔,拧入长度适宜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后踝。检查胫距关节面,拔除固定克氏针及跟骨牵引针。再沿此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整复后放入1枚4孔或6孔的塑形后的接骨板或解剖型钢板,在下胫腓联合上方1.5~2 cm处通过接骨板的一孔在踝关节充分背伸时由外向内横行钻孔,再拧入1枚加压螺纹钉,长度以通过胫骨外侧皮质为宜,再依次上好其余3或5枚普通螺钉。固定外踝的螺钉不能穿过关节面。再平卧位,采用以内踝为中心作内侧弧形切口,暴露三角韧带和内踝,复位后,在内踝尖端偏外与胫骨纵轴成45°角钻孔,再拧入1根加压螺钉。放松止血带,止血彻底后冲洗伤口。检查关节活动度正常及内固定牢靠后,无创可吸收缝线修复关节囊及撕裂的韧带,逐层缝合刀口至皮肤,放置引流条无菌包扎。以小腿石膏托或U型石膏外固定6~8周。如后踝骨片位于内侧,则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先屈膝,采用内后侧切口显露后踝和内踝,再伸膝位采用外侧切口显露腓骨和外踝,其余方法相同。
1.3  结果 
    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4年,平均2.5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按Olerud、Molander的评分标准,优良:B型30例,C型23例。一般:B型2例,C型 3例。优良率达91.4%。
1.4  典型病例 
    (1)患者,女,41岁,因车祸致伤造成左踝关节Pilon 骨折,于2003年2月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满意。手术前、后X线片。 
    (2)患者,男,32岁,高处坠落,伤及左踝关节30 min急症入院,诊断左踝关节开放性Pilon骨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探查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关节韧带修复术,术后恢复满意。外伤后照片及手术前、后X线片如下。
2  讨  论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往往是联合外力致伤的结果,多见于AO分型中的B型和C型,较少见于A型。作者认为尽管X线片在三踝骨折脱位的诊断、分型中起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要完全依赖X线片。因为踝关节损伤是一种复杂损伤,有时在瞬间损伤后,骨关节又回复原位,所造成的韧带损伤在正常投照下的正侧位X线片上不能清晰显示,不能客观反映损伤组织的全部,所以对踝关节损伤的病人,除了详细询问受伤时的暴力性质、方向、伤时所处的位置以及伤后功能障碍情况外,还应该仔细检查压痛敏感区和内外翻、内外旋、内外收展及跖屈背伸时有无功能障碍疼痛,必要时再结合应力位X线片或CT作出正确诊断,以制定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三踝骨折手术指征应掌握在:(1)闭合复位失败(不是反复整复后);(2)后踝骨折大于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3)外踝及距骨向外移位2 mm以上者;(4)垂直压缩型骨折(Pilon骨折);(5)开放性骨折脱位。一旦符合上述条件应尽早手术治疗。在固定的顺序上作者采用先后踝,再行外踝和内踝的固定,因为胫骨的后侧关节面的解剖复位非常重要,而任何一个踝部的整复和固定都会影响胫距关节面的显露,使后踝的复位变得困难。在手术入路上,如果后踝骨片位于外侧,则采用后外侧切口和内侧切口分别显露后踝、腓骨和内踝,经腓骨肌间隙进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