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多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0-01-15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228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拇指侧副韧带的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直接牵拉、扭曲暴力作用下,韧带撕裂伤,部分病例合并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我科自2001年~2006年间,共治疗拇指侧副韧带损伤107例。临床用不同方法治疗,经8个月~3年随访,各组患者依据Saetta[1]等标准,取得不同的预后优良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本组患者共106人107例,男60例,女46例,年龄20~47岁,平均34岁。除1例双拇指损伤外均为单侧损伤,其中62例为损伤后立即来我院就诊,另外46例因各种原因,伤后未系统治疗,1月后方来我院就诊。拇指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现分为不完全损伤及完全损伤。二者主要区别为外伤后侧方应力下关节侧偏角度。侧偏大于20°为完全损伤,小于20°为不完全损伤。不同损伤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2  治疗方法

    1.2.1  不完全损伤:为局部疼痛较轻,暴力不明显。给予关节外固定3~4周,对症、支持治疗,可行局部理疗。4周后行功能锻炼。

    1.2.2  新鲜韧带损伤:分为创缘整齐组及创缘撕脱明显或伴撕脱骨折组,行韧带修复术,术后外固定3~4周。

    1.2.3  陈旧性损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韧带修复术及韧带重建术。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Saetta等标准:优:患指恢复正常,能轻易完成开启瓶盖之类的动作;良: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在进行开瓶盖时局部有轻微不适,但能完成动作;并完成持笔、持筷及开启门锁等精细动作;可:活动中度受限,不能完成开启瓶盖动作;虽可持笔、持筷,但伴局部疼痛。差:活动严重受限,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2  效果比较: 1、2、5组和3、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P<0.05)。临床结果表明:治疗方法如有利于韧带结构的恢复,保持韧带的线性结构,进而维持其生物力学特性,手术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表1   各组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3  讨论 

    现拇指侧副韧带损伤目前无统一的损伤分类标准,虽早期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2],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同样各有差异。同种损伤采用的方法多有不同,现分别将各种手术治疗方式及其效果逐一分析。

    3.1  韧带不完全损伤的保守治疗:临床上多以局部制动3~4周,且固定时可于外伤方向相反行局部应力,以减轻韧带张力。临床效果观察多数效果较好,术后伤指活动较好,韧带张力及弹性可恢复正常。拇指夹捏、提拉等各种精细动作均可完成,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断端整齐的新鲜韧带损伤:手术行单纯韧带修复,术中注意局部修复平整,可应用显微缝合,保持韧带的连续性。可最大限恢复韧带的单一线性排列,减少组织的瘢痕形成,保证线性排列的稳定性,改善了损伤组织修复后的结构。韧带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组织修复后弹性、张力均回复到正常水平,从而保证了关节的稳定性和拇指活动功能的恢复。

    3.3  断端撕裂严重及合并止点撕脱骨折的新鲜韧带损伤:此种损伤在新鲜损伤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临床手术中可见韧带断端呈马尾状撕脱,断端参差不齐,清创后韧带多缺损明显,或于韧带止点处撕脱骨折,韧带直接缝合困难,必须行钢丝抽出法缝合韧带。术中行单纯韧带修复时必须以外力使双侧韧带相互靠近,于有张力状态下缝合,依据关节的位置。此种方法多造成关节间隙改变,韧带张力增大,缝合口瘢痕明显,不能保持关节的稳定性。术后恢复明显有影响。本文中临床病例结果统计显示:手术效果与能恢复韧带力学特性的治疗方法有显著差异。

    3.4  陈旧性韧带损伤:陈旧性韧带损伤多为完全性韧带损伤,且损伤较重,术中见创缘多撕裂明显,目前应用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韧带损伤已达成共识,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①侧副韧带修复术②侧副韧带重建术。本文中临床病例统计显示两种手术方法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指间关节是典型的滑车关节,双侧的侧副韧带及副侧副韧带维持着关节的稳定,由于关节囊较松驰,如有一侧侧副韧带损伤即可出现指间关节侧方不稳定。由于指间关节的侧副韧带较薄,在直接暴力及扭转的作用下,断端参差不齐,且有变形及缺损,虽可对位缝合,但难以及保证韧带的长度及张力,又由于关节囊较松驰,韧带瘢痕愈合、增生及粘连,不能保证关节的稳定。韧带重建手术由于移植肌腱,不但可以用调整张力维持韧带的紧张度,而且愈合后,肌腱强度接近正常韧带,很好地维持了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肌腱移植局部瘢痕增生较小,关节活动恢复好,关节无明显侧偏畸形。韧带重建手术使用肌腱替代了韧带功能,从解剖结构上分析,肌腱的均一排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