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2010-01-15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302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6月共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8例,女5例,在关节镜下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31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关节活动度良好,关节不稳定症状消失,前抽屉实验阴性,轴移实验阴性。结论: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  关节镜;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韧带重建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主要结构损害,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早期发生。镜下微创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已成为关节镜外科中常规、经典的治疗方法,常用的移植材料为自体骨-腱-骨及股薄肌半腱肌,但由于取材区并发症及韧带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近年来人工韧带重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于2004年3月~2008年6月对13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LARS进行重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13膝), 男8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30岁,临床表现为患膝关节肿胀、疼痛及明显不稳,体检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及轴移实验阳性,镜下探察多数患膝伴有半月板损伤。术前采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1],平均(84.69±9.75)分。

    1.2  手术方法: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关节镜检查,观察内、外侧半月板有无损伤,有无滑膜变性,并行相关处理 ,胫骨隧道的建立:经AL入路进入关节镜镜头,经AM入路进入瞄准器,胫骨隧道的出口中心点位于ACL附着的中央[2],屈膝50°,将瞄准器经胫骨结节内下方切口固定于胫骨近端,其导钻柄与胫骨平台成50°角与胫骨失状面成30°角,钻出胫骨骨隧道。确定股骨隧道的出口中央点在距股骨髁间切迹顶部后缘约7mm处中心,即髁间窝顶11点或1点处。经股骨隧道通过瞄准器钻入导针,自大腿外侧皮肤切口,专用套筒保护软组织,空心钻延导针打入形成股骨隧道,LARS韧带置入:将人工韧带引入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调整编织部位置,使纤维部至少有1cm位于骨隧道内,选用挤压螺钉固定股骨端,并拉紧韧带胫骨端侧,纠正胫骨前移,并给予张力后,屈膝70°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韧带,切断残余韧带,缝合加压包扎。

    1.3  人工韧带:采用法国LARS公司制造的LARS前交叉人工韧带,其结构为高韧性的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模仿人体韧带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而成,抗疲劳强度强。

    1.4  术后处理:术后第1天行CPM功能练习,术后3d扶拐下地行走,术后4周去拐负重行走,6~8周适当活动,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  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8~31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13例患者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0分,活动时出现轻微疼痛不稳评分50分。患者中除1例因骨隧道位置失误致术后关节松动外,其余患者关节不稳定症状均消失。另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无关节不稳定症状。术前术后功能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可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重建,如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阔筋膜,同种异体腱及人工韧带等。采用何种材料主要考虑一定形态、大小的移植物的强度、移植物的愈合过程、供区的损坏程度以及移植后能否建立与正常韧带组织相似的附着点。正常ACL的断裂负荷为2160N[3],理想的移植物应能够满足这个强度。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髌韧带中间1/3(B-PT-B)、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同种异体腱及人工韧带,髌韧带和半腱肌、半膜肌肌腱的强度均能满足作为ACL移植物的要求[4] 。阔筋膜的强度较弱,已较少使用。髌腱具有强度大、两端为骨-骨固定的优点,但取髌腱后供区常易引起膝前疼痛、髌骨骨折、髌韧带撕裂[5-6]等并发症。骨薄肌或半腱肌肌腱也具有良好的强度,但两端为软组织-骨固定,不能形成韧带附着点结构。ACL重建也可采用同种异体组织移植,它有避免供区并发症及减少术后膝前疼痛等优点。但移植物的重塑过程较慢,且排异反应重。LARS人工韧带于1985年由法国Laboureau应用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模仿人体韧带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而成,根据所用部位不同有各种型号,其关节内部分由平行的纵向纤维组成,无横向结构,可塑性强,且可按韧带转向以模仿产生人体韧带的活动方向, 有满意的抗疲劳强度,尤其可抗重复的扭转、弯曲的力量以及因牵引过度而造成的伤害。关节内纤维采用开放编织

分享到: